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诗人的流浪

主要内容

儿时念唐诗诸家,数“李杜”最多。相比之下,更爱李诗的豪迈飘逸,偏偏对杜少陵之诗不甚热衷,许是对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时伤怀、心忧国家的情感理解不够吧。甚至对后世专学杜诗的“江西诗派”也是嗤之以鼻。后来读了些书,明白了些道理,方才体会到杜诗的韵味。

前些日子,听了周云蓬所唱《杜甫三章》,不甚愁上心头,泪湿衣襟。“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迟暮别离之感,吾不禁为之一颤,两眼戚戚然。是何等的无奈?才会让人发出这般慨叹!“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阔别二十载的人生挚友,再次相逢,不仅两鬓皆白,早已是物是人非,正所谓“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历代论及杜诗者,总觉不过尔尔,况一“诗圣”,何以媲美“诗仙”?而今读之,则不再纠结于李、杜之成就孰高孰浅。前者起于盛唐,后者发于唐王朝由盛及衰时期,故不可过分较之。安史乱起,颠沛流离,如他自白“百年歌自若,未见有知音”;然而个人命运的不顺已是心外愁,“三吏三别”乃成子美笔尖下的控诉。中学时代,品读杜诗,少不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这些字眼,而杜少陵除了诗人的身份,还是一位父亲。孔夫子说“四十不惑”,而他四十四岁,稚子饿死,一进家门,应当只剩啜泣无声的伤痛,如何不惑?

早岁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知凌云壮志,不胜桀骜不驯;哪知也会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一天?世事难料,偏偏如“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身处苦难的何止少陵野老,深渊里,“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千古以后,一切皆为“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昨日邂逅《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颇有疑与感。其文如下: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诗题“江上值水如海势”,是何等奇观?而诗人却聊以短述,想必是怕千言万语略显冗长,打破这一江水的别致了吧!首联写自己年轻气盛之时,热衷惊人语,在我看来,这样的杜甫不失青年人该有的血气,实为有些可爱,颇有一股倔强滋味。然而岁月蹉跎,而后老去,意兴阑珊,接着便是“诗篇浑漫兴”,再也不若当年执意于一片花叶凋零而溅泪。面对这汹涌的海势,也只能是“老骥伏枥“了。颈联看似散漫,无心顾暇身外事,却由此可窥,一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淡然处世之道,皆出于世事不顺我意,无奈听之任之的落寞。尾联则将自我的衷情吐露,一笑惊醒梦中人,如若能够同携陶、谢二人之妙手,不琢佳句又何如?

杜甫于我,哪是一朝一夕的解读,潦草“诗人”二字就可抛的故人。恐怕是一代人的缩影,一段历史的载体,一个梦的惊醒······流浪于尘世,归根于尘土。这就是杜少侠吧!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