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这本作品是在高中,那时已经是高三最后一年的冲刺阶段,心中有对未来的担忧,但更多是对眼前生活的烦闷,日复一日的学习,没有目标的未来,一切的一切都压着我喘不过气。就想着看本书吧,在这紧张时刻为自己的心找个可以休息的地方。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时的状态。
余华《活着》里最出名的一句话应该就是:“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其实最初我是不理解这句话的,因为我之前的想法就是人很多时候不是为了自己而活,是为了身边的人而活。但是读完《活着》就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据调查,世界上每个人都曾动过自杀的念头,而且不止一次。那么到底为什么我们没有自杀呢?有人说,因为恐惧,没有勇气。有人说,因为贪图享乐。也有人说,为了家人朋友。这些理由都有它的道理,但最根本的还是为了自己,为了活着本身。
《活着》里青年时期的福贵风流浪荡,说实话这时的福贵我是看不起的,一位靠着祖辈家产苟活的人,在之后把家产输尽,父亲去世,为母亲的病进城求医被抓去当兵,在战争中侥幸生存,后被解酒得以回家,此时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始终守候着他,含辛茹苦养大两个孩子,但女儿一场高烧患病成聋哑人。一直到这里,我都觉得福贵受的苦难都是应该承受的,丝毫不可怜他。然而,这之后,福贵的悲剧才刚刚开始,最让我难受的有两次,一次是他的儿子有庆被抽血过多晕倒后,没醒过来,那孩子心地多好,飞速跑着去抢救人,嘴里念叨着说轮到我了吗,轮到我了吗,却不再复返。另一次就是凤霞的死了,凤霞也是一位可怜人吧,好不容易遇见了忠厚老实的二喜,两人喜结良缘。然而不幸总是不肯放过福贵一家。不久凤霞生下一子,自己却因产后大出血而死。读到这里我就已经是不忍猝读且心以麻木了,再之后家珍也去世了,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痛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为吃豆子撑死......
福贵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的粉碎,只剩的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真实的东西就是如此的残酷,但没有意义我们就会失去意义,活不下去了吗?我们不会,因为我们是人,我们能自己创造出意义。什么叫创造出意义呢?吃一顿美食,洗一个热水澡,睡一个好觉看起来似乎没什么意义,但对我们自己来说却很有价值,因为这能让我们获得一种舒适感。努力学习知识,拼命工作挣钱,这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意义,但这能让我们获得一种安全感和成就感,它们就有了价值,看一本小说,看一部电影,真的没什么意义,但它能让我们乐在其中,于是它们就有了价值。这些东西也许就是我们为什么活着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