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罗生门观后该感

作者:宋煜
主要内容

《罗生门》观后感

“罗生门”现在指事件当事人各执一词,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表述证明或编织谎言,最终使得事实真相扑朔迷离,难以水落石出。

看过罗生门,被这部五十年代的日本黑白片震撼了,说实话刚看完有点迷迷糊糊,虽然整体结构清晰明白,但是朦胧中感觉到些许异样,故事中的逻辑关系复杂,真相和谎言共生,浑然一体,鬼斧天工。导演黑泽明从多个角度来从电影中表述出每个人的发言都是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来发展的。从另一个方面表达了人内心所有的那种唯一最高的是自己的利益。

在真相只有一个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对证词都不一样,给观众一种对于剧情的模糊与思考,也会在每个角色不同的发言中引起对人性的思考,电影中用独特的手法,从樵夫和游僧的口中将整个故事讲出来而他们所讲出的内容又是他们在“纠察使属堂”上说作证所发的证词的内容,这种双重证词的双重讲述结构为电影的主题“正实与谎言”相得益彰。

电影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那个年代的日本,政治的黑暗,人性的泯灭十分严重,罗生门其实是作者对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和人性赤裸裸的揭露和批判,黑泽明把这个特定历史含义的舞台和诡异新颖的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结合起来,巧妙至极。看过想起史铁生的一句话:“历史在发生时未被发现,在发现时已被重组”,没有绝对的真实的当时之事能在当事人的证词中被还原。看过的一个说法是“谎言的对立面是宽容”,听讲述者的理解能力与接受的理解度影响着叙述者对真相还原的保留度与真实情况的解释度,如果你若能对他的懦弱退让和罪恶宽容,或许由着这份信任就能让叙述者的叙述更贴近真相了。

人对于自己的事不会实话实说,谈及他自己的事的时候,肯定会加以虚假的假象或者加以修饰。大概这个电影讲述的就是不加以虚饰就活不下去的人的本性。甚至可以这样说:人就算死了也不会放弃虚饰,可见人的罪孽如何之深。这部电影是在描述人自己本身的所具有的人性的之中的恶念,与人性之中的对自己的不利的方面加以修饰变为对自己有利的事。故事都像在讲男女关系与女权觉醒。最后转移焦点到旁观者上,谎言与人性劣根的揭露,却成众生相。即使一时半会难道其中奥妙,也毫不妨碍它的直击人心,好像在经过大脑的理性思虑之前,黑泽明早已借电影,往心口、向人性,奏响一曲赞斥交加的歌了。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描述人的本性的恶,其实其中更多的是人性的软弱,那软弱的害怕,软弱在一定程度的时候会让那种软弱变成人性中的恶,软弱到极致就是恶。

《罗生门》明确无误的传达了人性的黑与白,再次用事实雄辩的告诉我们:真相是不存在的。它是如此的难以表达,你只能通过自己斟酌,作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整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事实和人,都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须知穿过重重迷雾作出事实判断,这是多么的困难,须知,知人与自知是人类终生都不能完美完成的事业。人在另一个程度来说永远不会自知。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