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作者:林乐珍
主要内容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一:序论(1)作者:费孝通

出版时间:2006.4(2)出版国家:中国

总体影响:二:本论

(一)内容:

①目录:第一章:乡土本色第二章:文字下乡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第三章:差序格局第四章:维系着私人的道德第五章:家族第六章:男女有别第七章:礼治秩序第八章:无讼第九章:无为政治第十章:长老统治第十一章:血缘和地缘第十二章:名实的分离第十三章:从欲望到需要后记

(二)学科理论、学术观点

1:礼俗社会:没有具体目标,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有机的团结)

2:礼法社会: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机械的团结)

3:差序格局:同“伦”,即以“己”为中心,通过有差序的次序和一根根私人联系而构成的网络。

4:土:泥土的意思。

5.个人主义: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力上控制个人。p276.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具有相对性和伸缩性。7.道德观念:在社会里生活的人自觉应当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信念,包括着行为规范、行为者的信念和社会的制裁。内容是人和人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依着该社会的格局而决定的。8.代理者:团体格局社会中,执行团体意志的人。9.社群:一切有组织的人群,把社群来代替普通所谓团体。10.社会圈子:差序格局中的基本社群,相当于“小家族”。11.事业组织:用来形容中国乡土社会的家族或家庭。在生育、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上具有绵延性,主轴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夫妇是配轴,这两轴都被事业的需要排斥了普通的感情(与纪律相对照的普通感情)。12.生活堡垒:用来形容西洋家庭团体。此类家庭里,夫妇是主轴,共同经营生育事物,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家庭是其获取生活安慰的中心;子女是配角,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也都不是家庭的分内事。13.感情定向:文化所规定个人感情可以发展的方向。14.了解: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15.阿波罗式(Apollonian)的西方文化模式: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人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但是人连维持它的力量都没有,天堂遗失了,黄金时代过去了。16.浮士德式(Faustian)的西方文化模式:把冲突看成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他们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地变。17.法治: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无法保证,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这个力量就是法律。18.人治:其实是“礼治”,没有所谓“人治”的概念。但礼治并不意味着文质彬彬,也可以很残忍。19.礼:社会公认合式(对是合式的意思)的行为规范,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用“克”、“约”等字表示。【克己复礼、推己及人、约定俗成】20.传统:社会所累积的经验,用来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无形权力。21.横暴权力:从社会冲突方面着眼,权力表现在社会不同团体或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权力是维持这种主从关系所必需的手段,具有压迫性质。22.同意权力:从社会合作方面着眼,由于社会分工使得每个人都不能“不求人”而生活。其权力的基础是社会契约,是同意,权利与义务要相称,否则就当鲁滨逊。23.教化权力:paternalism,发生于社会继替的过程,同爸爸式的权力或称长老权力,是为了被教化者,而不是为了统治关系,带来长老统治。24.时势权力:“时势造英雄”,他提得出办法,有能力组织新的试验,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这种人可以支配其他的群众,发生了一种权力。25.长老统治:难以用民主和不民主的尺度来衡量中国社会下的权宜之计。26.文化与政治的区别: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是文化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规范,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办法的活动是政治。27.社会继替:指社会成员新陈代谢的过程,人物在固定的社会结构中的流动28.社会变迁:指社会结构本身的变动。39.血缘: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是身份社会的基础。40.地缘:血缘的空间投影,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41.欲望:人类在取舍之间的根据,规定了人类行为的方向,是文化事实。42.需要:自觉的生存条件。

(三)主要内容梗概

①乡土本色: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下人,而说乡下人“土气”,这土气的意思是泥土的本意。这“土”却是对他们至关重要的,土是乡土社会里乡下人的谋生办法,而这样劳动的方式使得他们依存土地。土在乡土社会里又是尤为珍贵的,在那个不流动的时代里,而现在所说的土气似乎带着点藐视的意思,就像费孝通先生所说的“从土里长出的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开篇便提出乡下人"愚"的问题,作者说这是知识问题,而不是智力问题。依作者意思就是乡下人只是缺少城里人所需要的知识性的智力。由此引出文字下乡的问题。从这个问题中先是提及文字表达的弊处,文字所能传的情,表的意都是有一定限制的,相对于面对面的交流,它所传达的意义可能会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异。不如面对面交流的直接互动和反馈来的直接。由此,我们知道,在乡土社会里,他们的生活方式是面对面的,他们所处的静态环境里是稳定,不流动的。这种长期稳定与不流动造成他们之间都是熟悉的面孔。那么,在这种生活背景下,面对面交流成了他们沟通的主要途径,那文字的传达是不是就成了一种冗杂的方式呢。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差序格局:中国人是私的,不管是乡下人还是城里人。这私的毛病是非常明显的。作者就“私”的问题讲到了社会结构的格局问题。中国社会的家庭概念不像是西方一样是清晰的,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而中国的传统的差序格局也是具有伸缩性的。有己而推出的范围便是自己的社会关系了。而这个己就是自我主义,而非个人主义。依我看来,我们在进行活动的时候都是在一定的自我主义中,

男女有别:在阐述男女有别中,先是对感情做出一定的分析,确定何为感情。作者说之所以中国乡土社会男女有别是因为感情的基调是平淡的,感情在社会关系上来说是具有破坏性和创造性的,所以要想维持固定的社会关系就是要避免感情的激动,也就是感情的淡漠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示。

中国的乡土社会里,以家族为基本社群,是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为重要的表示。

礼制秩序:秩序需要“人制”和“法制”,那么他们之间的不同不是在人和法的区别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所谓礼是不需要这种有形的权利机构来维持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是从教化中养成的敬畏之感。而乡土社会是满足这样的礼制社会的,乡土社会是可以以传统为前提应对生活问题的。

无讼:作者认为乡村里的调解是一种教育过程。而中国正处在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原有对诉讼的观念还是很坚固的存留在广大的民间,因此,现代司法不能彻底推行。

无为政治:政治中是权利的运行,论权利又可以分为社会冲突和社会合作两派。社会冲突里面延伸的又有横暴权力。社会合作中延伸的是同意权力。这两者的权利是相互影响,相互陪护的。而为了皇权自身的维持,在历史的经验中,找到了“无为”的生存价值,确立了无为的政治理想。但是,在人民的实际生活中,权利的运行实际上无为的。

血缘和地缘:血缘是缺乏变动的,稳定的。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是不容个人选择的。地缘又是血缘的投影,在乡土社会不流动的时间里,因稳定的血缘必然就会产生相互互动的地缘关系。所以我们出门在外常常称自己是异乡人,那就是因为我们虽然可能长期在一个地方待着并且有了地缘的联系,但是却没有血缘的关系,这是血缘与地缘的分离。

从欲望到需要:

阐述需要和欲望的区别。

(四)评价:

《乡土中国》是前现代中国的国情咨询报告,历经37年的风雨,仍以强烈的现实性再次引起人们的思索。书中所提出的“礼治秩序”及其“差序格局”的概念,是以民间传统习俗为基础,进行社会管理,并提升为一系列制度的社会管理模式。它作为治国理政的蓝图,为历代圣贤所推崇。以礼治秩序来概括乡土中国,是认识前现代中国社会国情,切入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重要思路。————知网空间

陈教授推荐这部经典著作,希望大学生以“行为精英、心为平民”作为成长目标,也希望大学生既要奋发图强、争做社会精英,又要胸怀朴素之心、扎根基层去实现中国梦,更希望大学生带着自己阅读《乡土中国》的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去探索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代,寻找人生坐标、实现自身价值。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著述中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书中较为全面的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面貌。正如陈教授本人所说:“《乡土中国》是讲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代表作,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人民网

三:总结

费孝通的《乡村中国》是一部研究中国传统基层乡村的一本书,他给现代生活的我们呈现了中国乡村的面貌。他让我们去了解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源。让我们不忘本源。从宏观描述再到微观基础。费孝通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地考察的经验为我们带来曾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中国。

四:参考文献

《江村经济》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