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成博展观后感

作者:谭银婕
主要内容     

邂逅

---观《现代之路---法国现当代绘画艺术展》有感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多次推荐成都博物馆的这次绘画艺术展,说很有价值,很值得去看的。之后我也从网上了解了一些关于这次展览的含金量,在错过“十一”假期的时候,挑了个工作日的晚上去了“成博”。没有了白天拥挤的人潮,这时的“成博”带给人一种可以平静下来的力量。虽然对于绘画,我自承没有天赋,也有些欣赏不来,但在看了这次展览后却依然被震撼到了。下面我将给我留下深刻影响的一个作品进行一些浅薄的分析。

相信很多人都是冲着莫奈的《睡莲》慕名而来的,但是我个人就觉得这幅作品远远看着,朦朦胧胧的还是挺有感觉的,但是当我走到这幅画面前,跟它近距离接触时,看到它的细节,它的笔触时,它最先留给我的那种朦胧的美感就没了,可能这就是“距离产生美”吧。所以这篇“观后感”我就不打算写《睡莲》留给我的印象了。我来聊聊一进展馆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画作---就是“浪漫主义”绘画。一共有四幅作品被陈列在一个巨大的玻璃柜里,而其中由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创作的《自由引导人民》绚丽的色彩,生动的表情让人过目难忘。画中的年轻姑娘,一手举着三色旗帜,一手拿着枪支,穿着一件黄色的连衣裙,腰部系着一条腰带,连衣裙滑到两乳房的下边,袒露双乳。在硝烟中召唤着群众们奋勇向前。在初见这幅画时就给我一种奋勇前进,勇往直前,热烈奔放的感觉。当我扒在玻璃上仔细观看的时候,华丽的色彩,张扬的笔触,激烈的场面,又是有关于历史的题材,这幅画很符合浪漫主义的绘画风格。觉得整幅画给人一种恢宏的气势,从这幅画可以看出巴黎人民的强烈的反抗意识和要推翻封建王朝的强烈情感。这就是这幅作品带给我最初的感受。

在观看完所有的作品后,回到寝室我又从网上查找了有关于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绘画作品的内容。这是德拉克洛瓦为纪念1830年7月27日巴黎人民为推翻波旁王朝的一次起义而作,这幅画又名“1830年7月27日”。作品展示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以象征自由的女神形象为主体,她高举红色,白色,蓝色三色旗,领导着革命者奋勇前进。在这个年轻女子右边的男子戴着一顶法国学生常戴的黑色贝雷帽,在他的肩膀上挂着一个弹药盒,他右脚向前,一只手挥舞着手枪,极速前进,表现了为了自由全民参战的情景,他象征了少年英雄阿莱尔。

在综合了自己参观后的感悟和从网上了解到的有关于这幅画的内容后我觉得《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应该算是浪漫主义绘画中最为著名的一幅了吧。他绚丽的色彩,,协调的构图,强烈的视觉冲击,宏大的历史背景无一不体现着浪漫主义特色。他所要传达给观赏者的那种激情,勇敢,无畏,自由,在穿越了历史长河的打磨后依然准确的传达到我们的眼前,这束光芒穿越百年而依旧耀眼,这也就此成就两这幅画无可置疑的地位。

我最早知道“浪漫主义”这个词汇是在大一上《外国文化概论》时老师提到的。当时上课的时候老师就放出一些有关浪漫主义的画作,当时就觉得,哇!有一种很绚丽,很热烈的感觉。因为之前看过的作品都是轻描淡写的,颜色都是比较偏素雅的,而浪漫主义的作品都是很浓烈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扑面而来的强烈情感。之后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翻阅书籍和上网查阅资料对浪漫主义这个名词进行了了解。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来的。据现有资料证明,1654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致意思是“传奇般的”、“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的包含着贬义的否定性内涵。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浪漫主义是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是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下诞生的。浪漫主义的核心思想“自由、平等、博爱”,注重个性的解放和情感的抒发。浪漫主义开始是在文学创作上出展锋芒。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以求通过文学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们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位置,手法夸张,热情奔放。浪漫主义的作家还喜欢歌吟自然之美,描绘异国风光,这与他们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有关。他们还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浪漫主义文学里经常可以发现的特色就有对过去历史的批判和美化。之后浪漫主义又从文学领域扩展到了音乐、绘画、雕刻等领域。而绘画便成了浪漫主义史上不可被泯灭掉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浪漫主义画派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产物,经过了法国大革命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很多绘画家将激愤的心情和希望都寄托于一些英雄人物,通过汹涌澎湃的情感和丰富绚丽的色彩来抒发个人情怀。例如《自由引导人民》这幅作品在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史上就是不可不被提及的了,而这幅作品也是整个展览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难以忘怀的了。

《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被放在了展厅的入口处,他被认为是自由法国的象征。在走出藏馆时,突然就有一种满足感,穿梭于各个流派之间的,是经历了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的双重洗礼后流淌在法国人血液中的自由基因,对人性的彻底解放,人本主义的关怀,成为法国现当代艺术的自觉追求。不断追求的自由,成就了一系列永恒的作品。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