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教育不公平
随着21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社会建设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此同时,我国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也愈加突出。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人民接受教育的机会也不平等。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家境相对富裕的孩子,受教育的机会比那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孩子多得多,同时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也更加丰富。但是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所以,针对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分析原因,并做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就成为了现在的当务之急。
我认为我国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影响,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愈加发达,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教育资源也更加丰富了。但是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却不能望其项背。这是地区间的差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带来的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经济发达的地方有能力让更优秀的教育资源为其所用,而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地方无法用经济实力来吸引优秀的教育资源,于是就只有靠国家扶持,所以出现了教育资源配置地区间的差异。其次,国家在不同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不同、经费分配不均。往往是东部发达地区的教育实力强于西部经济实力较为落后的地区,于是国家看到了东部地区的优势,对其教育经费、教育设施的投入偏多。于是教育能力强的越来越强,而那些西部教育较落后的相较而言也就更加落后。最后,国家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投入上失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基础教育归于当地政府负责,而中央的教育经费只负责高等教育。所以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同时,地方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当地基础教育的情况。虽然国家在九十年代对教育经费做出了结构性调整,但对于现目前的情况而言还远远不够。所以国家要更加重视在基础教育的投入,因为高等教育也是建立在基础教育上的,只有完善的基础教育系统,才能为高等教育提供更好地生源。第二,是公民就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首先,就像上文所述,经济发达地区的孩子受教育的机会远比经济落后地区的多得多。农村、西部地区的孩子受教育的机会明显少得多。其次,各地高等院校的录取标准也有失公正。比如清华北大在北京录取分就比在四川录取分低。同样的分数,北京的孩子就能够上清华北大,但是西部等较为落后地区的孩子就只能上个二本。还有,同样学校里也存在不公平现象。这个大家都应该很熟悉了,从小到大都有什么“实验班”、“火箭班”,同样的学费,难道就因为分数高的孩子可以给学校带来更高的升学率就把所有的优秀师资全部给他们吗?我个人认为这样弊大于利,在实验班的孩子有可能自视甚高而导致抗压能力过低,而普通班的孩子也有可能产生自卑厌学的现象。学校肯定是在意升学率的,但是我更希望学校里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学业和心理都优秀。最后,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机会难,比如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有障碍人士、家境困难的孩子。由于经济实力、个人因素等原因,接受教育的机会就更少了。
分析我国现目前面对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是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改革开放初期,倡导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是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先富起来的地区就有了更好的资源,包括教育资源。所以就出现了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差异、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异。其次是法律方面的问题。我国出台的许多帮扶性的法律都没有明确规定相关内容,比如“两免一补”中规定父母一方遇到重大疾病的贫困生可被资助。但是这里并没有明确表示出到底是何种疾病。还有就是公民的受教育权并没有受到法律的保护,导致许多义务教育没有实现,所以在法律制定上存在问题。同时还有政策执行的原因。本来制定了很好的政策,可是因为某种原因导致这个政策一直没有落实下去,不仅浪费了资源还造成了诸多的贪污腐败。最后是社会思想的阻碍。虽然我国现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但毕竟残余了很多封建糟粕,比如重男轻女思想。很多农村和偏远山区的女孩子根本就没有上学的机会,本来可能学习优秀但是因为家庭的阻碍导致无法继续接受教育。还有政府对教育的不重视,一切都是为了政绩,如果加强教育建设不能提高政绩,那为什么还要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这种思想不好。
那么针对我国教育的种种原因,我想出了以下五点措施。第一,增强经济的发展,减少地域之间的贫富差异。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有了良好的经济实力,较为平衡的经济地域分布,才会进一步实现教育的公平。第二,要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因为很多教育不公平的原因都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引起的,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地域经济的优势,吸引了很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我觉得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优秀的教师来支教,并完善相应的整套支教体系,对那些来支教的老师进行表彰鼓励。还可以采取相关的措施,根据国家教育法对老师的要求对城乡老师进行统一的培养。然后将城乡老师按照一定的轮值系统,分别在城市和农村进行教育。但是考虑到同学们对老师的适应情况,老师对同学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不能更换的太频繁,最好根据一定的科学体系。第三,国家要增加对教育的投入。首先因为国家之前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不够,导致了现在很多基础教育都较为落后,所以国家财政这一方面要进行合理的调配,增大对教育的投入。其次要改善教育模式。同一地区学校里的实验班火箭班这些可以做相应的完善,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同学获得尽可能好的教育资源。同时有一些重点高中,虽然学校也分好坏,但是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让坏的变好,好的带动坏的,一起变得更好。名校里有好的老师,同时也有教学水平一般的老师,但是那些所谓的三流学校里也不乏有很多桃李满天下的名师。学校之间也各有所长,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第四,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首先,如上文所述有很多其他规范性文件中都提及了对家庭贫困学生的帮助,但是具体要怎样做都没有明确界定。所以国家要在对贫困学生补助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更加完善。其次,我国现在所出现的各地高校自主划分录取线,导致了很多地域因素的不公,所以国家在这一方面应该严格控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将高校的自主招生还有不同地域间的录取严格把关,让真正有能力有实力的学生顺利进入他们心仪的大学,而不是地域性的垄断。还有,要尽快落实对师资的培养。现在教育不公平也体现在师资力量方面,虽然是教育资源的一部分,但是在当地还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就是进一步加强对老师的培养,教书育人,传道受业解惑,都需要优秀的老师来完成,所以在老师的培养上要继续努力,争取在地域上做到最好的完善。最后还要加强特殊教育的完善。比如特殊需求人士,国家可以完善其受教育的体系,因为公民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而这些人虽然在身体方面有特殊需要,但是也有可能在其他某一特定领域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天赋。第五,应发挥社会作用,让大家都重视教育公平,鼓励社会团体关注教育问题。教育是国家的基石,所以他和每一个公民都有切身相关。我们要重视教育问题,因为教育公平不仅是关于我们,更是有关我们的下一代。同时最重要的是要鼓励社会团体,即第三方组织发挥作用。有些事情政府是力不能及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社会团体上场了。比如建立特殊需求人士的学校,政府可能由于资金不足或其他的原因,无法更好地筹备建设。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公共事业组织上场,结合政府企业的力量,帮助到更多的人,让更多的孩子都能获得上学的幸福。也可以筹建相应的助学基金会,鼓励那些学业优异但由于经济原因无法继续上学的孩子。
虽然我国教育现阶段的问题较多,但是我们都能发现分析问题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所以我坚信,总有一天,中国的所有孩子都能享受上学的幸福。
参考文献: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现状、原因及解决》——郭宁,烟台大学。
《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现状及财政研究》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分析》——姜利琼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根源及解决对策》——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