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
风筝,就好像一位天使般的信使;亦好像一个信使似的的天使,它传递着美好和愿景;联系着人间和天堂。
——题记
这是一本关于阿富汗、关于心灵救赎、关于成长的小说,在这里没有虚矫赘文,没有无病呻吟,只有精炼的篇章,细腻勾勒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如
果说世间有这么一段美丽而残忍的友谊,那么我想说《追风筝的人》里的哈桑和
阿米尔之间的友谊便是首屈一指。
《追风筝的人》是一个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该书一上市,就获得了千千万万读书者,霸占了美国两大权威畅销书排行榜《纽约时报》排行榜、《出版商周刊》排行榜长达80余周,声势超过红透全世界的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该书跳出了一般个人与社会前台背景的关系,跳出了人和社会那种互相影响的从属关系,儿子与父亲、人和祖国就像风筝那样,互相挣脱又互相纠缠,逃不出宿命的天空;勾勒出了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同时对阿富汗种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也有深刻的反映。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作家伊莎贝拉·阿连德说:“这本小说太令人震撼,很长一段时日,让我所读的一切都相形失色。文学与生活的所有重要主题,都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恐惧、愧疚、救赎……”小说在美国畅销,具有好莱坞式的西方价值传播,有点迎合西方的口味,引起了阿富汗国内引起巨大的争议,但无论如何绝对抹不了它的成就。
《追风筝的人》的故事情节从一出身就有着相似际遇而在生活中身份却悬殊的两个少年开始讲起。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无法面对哈桑,于是用计逼走了哈桑。不久阿富汗爆发战争,阿米尔被迫与父亲逃亡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次回到故乡,希望能踏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小说中令我最深刻的是这一段话,“他的橡胶靴子踢起阵阵雪花,已经飞奔到街角的拐角处。他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一脸哈桑式的微笑,消失在街角之后。”在阿米尔十二岁的那场放风筝比赛中,哈桑为阿米尔追逐那只胜利的风筝时,这样说道。“为你,千千万万遍”可以说这是一句忠诚的承诺,一句令人心碎的承诺。哈桑一直坚信并实践着这样的承诺,这可以说是史上最“铁”的承诺,可阿米尔的所作所为亦为让人难免心碎。
《追风筝的人》是一个救赎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我认为,救赎的本质上是难以解脱,带有一种虚妄的救赎,从救赎上可看作是良心的发现,亦可说是一种建立在血缘上的救赎——亲情的救赎。在救赎里包含着一种宗教意识,一种文化氛围,一种回归,一种良心的回归和文化的回归。
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都会像阿米尔一样有犯过错误。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过去我们把镜子打碎了,我们不能还一个原模原样的镜子,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努力去修复镜子,阿米尔便是在修复镜子,寻找自己灵魂的归属。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说:“灵魂失去了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望我们能够正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安宁,去寻找那一只属于自己的风筝,让它引领着我们不断翱翔;让它带领我们走出心中的牢笼,直至完全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