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
作为余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许三观卖血记》早已被这部书问世以来的诸多书评家掰开揉碎了,分析得入木三分,这里权作献丑。剧透经典大概是会很影响后来阅读者的体验的,故不做简介。
算上最后未遂的那次,全书中许三观一共卖了12次血,说实话对于笔者这个来自小地方的人来说,卖血只停留在电线杆上的广告上,甚至都不知道哪里可以卖血,也没有见过谁去卖过血,可是卖血对于那个时代的许三观们来说显得并不是特别难接受。
由此想到最近颇有话题的快手系列事件。我们从微博或者知乎上看到快手上的猛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自残(炸裆、煮人、暴饮、服毒)、16岁以下的一干小姐姐们大秀孕肚、天安社大有当年义和团的宏大气势,我们这些象牙塔或是写字楼中的这些社会精英大概觉得荒谬,在朋友圈或是什么其他平台上大发一通议论,不过至此。遗憾的是还是没有足够多的人去真正关注今天底层农村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也正是余华、莫言的伟大之处——在切实关注了社会底层之后以社会上层接受的形式呈现了出来。
当我们细细品读《活着》或者《红高粱》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欣赏另一个时空下的荒诞;当我们今天在网络上看到快手上各位播客的表演时,我们同样是在欣赏荒诞,但却是在同一个时空内。许三观、余占鳌、徐福贵们在时代的浮沉中浑然不觉自己的苦难,而天佑、陈山和他们的追随者们更是沉浸在狂欢之中不能自拔。微博和快手这两个当前流量贡献仅次于微信和QQ的APP,呈现出的世界好似平行,一面精致的理性人在追逐着更大的世界,一面狂野的脑洞神在挑战着人类的极限。对待快手及上面的各种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看来非主流的行为,我是不支持并且也不愿意融入的,但可能在众多快手用户的眼里,像笔者这样的“念书的”也是十分矫情了。
但与文学作品不同,快手热门主播背后反映出来的农村在经济、文化上的欠缺并不像文字间的过去那样无法改变,并且这种局面也确实在改变。哪怕是在快手的角落里,我们还是能看到农业黑领们在积极推广农业技术、能看到大学生村官在带领村民学习十九大精神,虽然不一定是农村生活的主流,但至少代表了我们期望中的发展方向,并且大多数人也希望朝这个方向发展并以自己的形式不断努力着。
但还不够,我们对农村的了解仍然十分欠缺,这或许是我们这些四体不勤之辈仍能安居于塔楼之上的原因,当我们能够达到余华和莫言的高度之后,或许更多的会是责任感和使命感。正如整整90年前,毛主席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其叙述场景之宏大绝非我辈之所及,在当今社会主义新时期,同样需要有人去真正地关注农村社会到底在发生些什么。幸运的是我们也有这样的作家——无论是声名大噪的莫言、余华,还是堪称遗珠的张贤亮、曹乃谦,他们都在用自己最真实的笔触记载着过去与现在的万千荒诞。新闻人在这个问题上更应不遑多让,我们也期待着用《第七天》的文法写出另一部《许三观卖血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