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构建春熙路商圈、老城文化圈、宽窄旅游圈、文殊坊文创圈、锦江生态圈等五个有特色、有品位、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形成的皇城文化区,打造成为以天府文化为特质、以新型业态为载体、文商旅相融合的城市核心功能区,实现“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新风貌新定位。
二.主题
“打造成都皇城文化区,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
三.内容
将对中心城区两江环抱区域进行重点打造,为了更好地对该区域进行规划建设和宣传以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为基础,以“文化+”为产业发展主导,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重点载体和重大项目的策划实施,形成“两轴一环、三城五坊、一网多点”的总体结构。
(一)线下活动:
1.文化区开幕式:
时间:2018年1月1日
地点:宽窄巷子
内容:进行文化区开幕式活动,让成都当地人及游客了解成都皇城文化。
2.文化区讲解:
时间:2018年1月2日至2018年1月31日
地点:春熙路商圈、老城文化圈、宽窄旅游圈、文殊坊文创圈、锦江生态圈等各景点处。
内容:对成都各个文化景点派放讲解员,对游客进行成都皇城文化进行宣传策划。
(二)线上活动:
1.媒体宣传:
活动宣传期间联系四川省电视台、成都电视台、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电视台及报刊媒体进行实时宣传报道。
2.微博、微信平台:
利用市政府、区政府的官方微博和微信账号,对网友推送“成都皇城文化区”的宣传内容。
四.活动时间:2018年1月1日至2月1日
五.活动地点:春熙路商圈、老城文化圈、宽窄旅游圈、文殊坊文创圈、锦江生态圈
六.前期准备
分工:
1.第一小组负责线下活动的“文化区开幕式”活动,联络好各位领导、专家、媒体人及群众代表:准备好开幕式需要的节目、物资。
2.第二小组负责线下活动的“文化讲解”,联络好志愿者和讲解员,确定各个宣传地点。对接好媒体采访。
3.第三小组负责所有活动的媒体联络,对接好每个小组需要的媒体宣传部门的工作,把关媒体的宣传内容。
4.第四小组负责线上所有“成都皇城文化区”的宣传,把握互联网的影响力,有效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宣传效果。
5.第五小组负责所有小组的物资调配,及监督其他小组的工作。
物资;
所有小组在12月15日之前把所需要的物资报给第五小组。
七.宣传程序
1.向各媒体放出打造“成都皇城文化区”的消息
2.各媒体进行前期报道宣传
3.2018.1.1进行文化区开幕式
4.2018.1.1~2018.2.1进行文化区讲解活动
5.各媒体1月实时宣传
八.预算
1.线下活动
开幕式预算为5万元左右,文化区讲解活动预算为7万元。
2.线上活动预算为2万元左右。
3.所有人员工资预算10万元左右。
九.应急措施
1.应急预案目的:
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宣传活动活动中突发事件,确保在发生紧急事故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进行妥善处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此预案。
2、应急工作范围:
春熙路商圈、老城文化圈、宽窄旅游圈、文殊坊文创圈、锦江生态圈五大文化区
3、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小组(应急小组)
(2)小组成员职责
总负责人:负责活动统筹指挥与管理
分组负责人:负责现场安全监控
紧急联络人:及时通报现场紧急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组员:携带常规应急药品及物件配合进行现场急救
所有人员在活动期间必须保证手机畅通。
4、活动前的预防预警机制:
举办活动前,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勘察现场,排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对活动中使用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对参与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及强调,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5、应急事故处理
分组负责人发现紧急事故,第一时间通知总负责人,并请求必要支援,迅速组织力量疏导人群,采取救助措施,控制现场事态并保护好现场;联络人协助急救人员进行现场处理,所有现场人员听从总负责人指挥,积极配合紧急救助。
6、应急保障
(1)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收集、传递,文化场所要配备必要技术力量,确保与应急指挥组信息报送渠道通畅。
(2)人员保障
按照应急小组的分工原则,根据突发时间具体情况,在负责人的统一指挥下,分块对口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3)宣传、培训保障
加强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中应急预案的普及工作,确保应急小组通信顺畅。
7、善后处理
(1)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清理,恢复工作生活正常秩序。
(2)对该次事故发生原因、处置经过、责任奖惩等作出综合调查和总结,参与应急工作的部门应及时进行总结及书面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