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端午,记忆很多很多。我在家里过端午的机会却是很少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愁上心头,别人却都不懂,难受的滋味只能自己慢慢磨。我想在家里过端午。这一点也许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去耐心等待,那一天总会来的。只要想着快了,快了。即使开心无法痛快的分享,挫折无法畅快的分担,只要心有所属,“我有归处”,一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安心。粽子承担端午的压轴戏。想想,不知道是可悲还是可笑。早些时候,互联网还不那么发达,那条路或许还没有通到村口,节日的仪式感总是强烈的。端午少了龙舟粽子是绝不能称为端午的。于是,西部缺水的地区,也要执着的划旱龙舟,所以啊中华民族是偏执的。我们执念深重,可是一旦有裂痕,那些执念坚持其实都是脆弱的。现在,许多地方以种种理由不再举行龙舟。至于节日的烟火,这一点最嘲弄。竟然可以因环保为由直接取消。天朝的统治者从来不信任子民的创造力,而天朝的子民尽管咀嚼几句,茶余饭后就烂在胃里。是啊,谁会闲着没事做亏本生意,花大把时间精力去研究环保烟花,并投资推广,所以富人都是万恶的剥削者,商人都是奸邪之辈,中国人的仇富心理师出有名。慢慢的,端午节竟然只剩下假期和粽子了。毕竟当下普遍以宣称自己是吃货为豪,吃能打破阶级感,吃能吃出优越感。都说中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处在人人呐喊要将精神思想素质文化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相适应的阶段。突然想到,恩格斯系数,即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心有余悸的想这算是一种倒退吗?我当然惭愧,如果要说吃,数我最能吃,就算吃不下,好吃的也要硬塞。曾看过一条新闻,小学生被粽子撑爆胃,医生一切开胸腔,全是糯米。那时,我还紧张的拍拍肚皮,想着刚吃完三个粽子又闷下几大杯水,脑补肠胃炸裂的样子。粽子是我的心头好,以至于端午节对我来说不太能代表粽子,我是一年四季都吃粽子的。我也不愿意争论甜咸粽子。我认为,世上没有难吃的东西,只要做的好,就是美食。如果有巧克力味的屎,我也乐意尝一尝。喜甜粽的,和偏爱蒸糯米龙眼肉有异曲同工之妙,甜的恰到好处,糯米温软而有韧性,棕心的枣被蒸成红泥,轻轻一抿就化在嘴里。爱咸粽的,与青睐红烧肉的英雄所见略同,有分量却肥而不腻的五花肉溢出油脂把糯米染成酱油色。糯米清新解腻,酱肉浓郁增味,让人欲罢不能。在浙江也吃青团,艾叶肉和笋丁咸菜裹在一起,别有风味,很遗憾我没尝过。对于家的味道,就是青团了吧,我很忐忑,怕忘不掉这样的味道,更怕忘记这样的味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何不忆江南?”何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