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周作人与苦雨斋 ——品味周作人散文中的平淡之美

作者:高丹羽
主要内容     

周作人与苦雨斋

——品味周作人散文中的平淡之美

高丹羽

[摘要]周作人的一生可谓饱受非议,活在一个动荡混乱的年代,他独树一帜,却能以平淡的态度看待生活,在散文中以自然的眼光来观察日常中的琐碎小事,这与他“苦中作乐”的豁达心态和人生哲学有着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周作人;散文;人生态度;平淡自然,苦雨斋

提起周作人,或许更多的人会第一时间想到他的大哥,鲁迅。生活在同样的年代里,“五四运动”时期,周作人同样是新文化运动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以一个新文化“战士”的形象出现,他前期所表现出来的姿态并不比鲁迅差,写下了大量批判社会与现实的文章。可随着“五四”的落潮,周作人选择从“战场”撤回到他的“书斋”中来,转而更注重让文字的形式成为心灵的自然流露,开辟了一条独特的现代散文的道路,在散文领域里确立了自己的标准。作为一位在中国现代散文文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的作家,周作人独特的写作风格以及文字背后透露出来的人生态度都值得人去细细赏析。

一、平淡自由的文学风格

周作人的文学生涯中,几乎没有过长篇小说或散文,人们看到的,往往是他的短篇散文。虽然在“五四”运动的前期,周作人也曾写下过大量关于批判和讽刺社会现实的文章,然而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最闻名的,却是在他退居书斋中创作出的小品文。彼时的周作人,已转变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他更加追求在文字中自我感情的随意抒发和真情流露,文章多是其见闻感思,技巧娴熟而意味消沉。选择的题材也往往是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而琐碎的事物,诸如故乡的野菜、喝茶、苍蝇、鸟声、乌篷船、鬼神传说……他都有兴观照。"雨"与"风"也是周作人最常用的题材之一,以此为文题或书名的就有《雨天的书》、《雨的感想》、《风雨谈》、《风雨后谈》……等等,而其中的第一篇《苦雨》更是堪称周作人的代表作。

周作人曾在他的作品中就说过:“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境地。但是看古代或外国文学才有此种作品,自己还梦想不到有能做到的一天,因为这种气质境地与年龄的关系,不可勉强。”[1]故读起周作人的散文,平淡自然、自由随心,这是人们的共同感受。

二、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

纵观一生,周作人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漩涡人物。他自幼有长兄鲁迅护着,一路随着鲁迅做学问,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他却选择了一条与鲁迅等人截然不同的道路。因热爱日本文化,他赴日留学,大量学习和汲取了日本文学思想,并娶了一位日本女性作妻子,不得不说,羽太信子的强势性格对周作人的人生也造成了莫大的影响。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在这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周作人自身的命运也并不太平,与兄长鲁迅之间的决裂,出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长,从“先驱”到“附逆”,从留平教授到“文化汉奸”,背上了备受世人非议的“罪名”。

与鲁迅相比,周作人缺少的是一种激进勇敢、直面现实的态度。跟严峻的局势、高涨的时代情绪形成鲜明的对照,三十年代周作人的人生态度却是出奇地冷漠与超然。周作人在他宣言式的,可以视为他三十年代思想纲领的《闭户读书论》中,引人注目地宣告自己从此将闭户静心读书,声言“苟全性命于乱世是第一要紧”。自然这里仍让人可以感受到他一种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情绪,然而他将个人生命的自我保全置于关注的最高地位,这不能不是一个清楚而危险的信号,个人主义在他已彻底压倒了人道主义,他最终决心抛开累得他疲惫不堪的使命意识与社会责任,以率性任情、恬淡自适以及得体地活着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生活目标。[2]这也是他选择的应对现实的生活方式。

三、安居书斋的归隐之心

现实人生中的种种不平,写下的文字却是如此平淡自然,能做到这样一点,足以看出周作人苦中作乐的人生态度以及淡然处之的哲学思想,这和我国传统道家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周作人是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其中,他对道家思想极为推崇。道家主张的“无为”“道法自然”,这也对周作人自由随性的写作风格有着颇深的影响。而二、三十年代他选择退出文化运动的“正面战场”,在那之后居于自己的小书斋中过上了朴实平淡的日子,这也顺应了道家文化中推崇的“归隐”思想。

“苦雨斋”本是周作人的书房的名字,是他归隐的居处,后也渐渐成为了他独特的小品散文风格的一个代表。不少人感到疑惑,一代散文大家,何故要给自己的书房取这样一个名字?关于这一问题,据说是因书斋的地下排水设施不太好,一下雨便满院子都是水,故周作人命名以“苦雨斋”。王士菁也曾在文中说到:“我和他多次接触都是在后院的苦雨斋里。这是一排座北朝南的相当简陋的平房,门前是一个狭长的天井,地势是西面高而东面低,阴天落雨,雨水从西往东流,流到东头两间房子门前便停蓄在那里,这曾经是鲁迅描写过的《鸭的喜剧》的背景。……他的苦雨斋里,没有任何豪华的陈设,甚至令人觉得有点寒伧,真是一个‘寒斋’。一张不大的四方桌靠在玻璃窗下,几把硬背椅子放在两旁,一个低矮的旧书架上放着他自己的著作,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如此而已。”[3]可见周作人于他的苦雨斋中质朴简洁的生活。如他的《苦雨》中所写,家中因下雨而积起水本该是令人发愁的事,在周作人的眼里却成了一大“趣事”,将“苦”雨写成了“喜”雨,映射出的是他“苦中作乐”的豁达淡然的心态。

读过周作人的小品散文,浅浅了解了他的生平和为人,不经感叹于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男子。仍旧会有人在追问,周作人先生为何做了汉奸?性格和婚姻哪一个为更重要的原因?而今人事物皆已去,也再无意义。不过周作人为现代散文学界带来的深远积极影响,定是无法抹去的。于苦雨斋中留下的淡淡笔墨香,仍在安静地诉说着他所追求的平淡之美。

[参考文献]

[1]周作人.<雨天的书>·自序二.1925

[2]顾琅川.困守苦雨斋时期的周作人心态探迹.绍兴师专学报,1949,(4)

[3]王士菁.关于周作人.载《鲁迅研究动态》第四期,1985,(8)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