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张明明,清华大学的一名哲学女博士,给她的好友推荐一本罗素的《西方哲学史》[1],认为这是一件不错的入门装备,适合才入门的新手使用,然而她却并未想到这个朋友还不算入门,《西方哲学史》毛线都没看懂;女博士哭笑不得,一时兴起,说自己铸一件适合任意比菜鸟还菜的的新手使用的入门装备;“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代美女博士,纵身一跃,跳进了写文这条不归路,而人人网上,却多出了一个文艺女青年,并且一夜成名,她爆红只因手里拿了一本《不疯魔,不哲学》[2],仅此而已。
二、内容概述
在哲不解也就是张明明的笔中,众多西方哲学先人,纷纷从神坛掉落下来,成为平民中的俗人。
康德是个老宅男,没错,他这一辈子宅在柯尼斯堡,没出过远门,但是他的思想却是超前的,“三大批判”[3]一出,顿时众人皆惊,大跌眼镜:“这个老处男居然这么牛逼?”
黑格尔,家庭幸福,生活富足,这样好的条件以及他的处女座情怀,使得他在哲学史上“臭名远扬”,他完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绝对精神就是上帝”,这不仅是精神这种虚幻物质的最完美的体现,而且使他的《精神现象学》[4]中并没有直接反对教会的上帝学说,一箭双雕。
马克思和恩格斯,这对搭档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啊,在马克思没钱的时候,恩格斯打工赚钱养活马克思一家,使得马克思可以继续他的研究,最终若干年后,《资本论》[5]横空出世,屹立于天地之间。
汉娜是个美女,却爱上了有妇之夫海德格尔,但是被抛弃后,她开始绽放出自己的生命力,《集权主义的起源》[6]便是她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她声名大噪,但是却依旧痴情,心里想着海德格尔,但是却始终得不到真爱。
尼采从小生活在女人堆里,感情总是受挫,使得他心思格外敏感。《悲剧的诞生》[7]里面的“两希精神”被后人津津乐道,他的见解也是独树一帜,一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8],直接告诉大家“上帝死了”,上帝只不过是个假设。
斯宾诺莎是个标准的视金钱如粪土的人,拒绝别人的钱财,甚至将钱财送给他人,自己总关在屋子里,苦心钻研,他认为“神“就是自然,以至触动了宗教中的“神”的地位,他却继续一意孤行。
波伏娃与萨特是一对震烁古今的精神夫妇,立下誓言,永远精神恋爱,一直没有结婚,思想上也很契合,一个“存在主义”,一个“女权主义”[9],俩人私生活也不检点,但却不妨碍他们的契约爱情,舍得他们对于私有制的解读也是极为经典。
三、理论与方法
1.纪传体叙述。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把哲学家一个个或分组进行个人的分析叙述。
2.戏剧化写作。运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叙述哲学家的思想经历,读起来生动形象,回味无穷。
3.编年体目录。除了按作者的叙述顺序的目录外,又附了一个按年代的目录,可以使读者感受哲学的发展历程。
4.未完待续。
四、扩展讨论
这学期第一堂西方文化课,老师就给我们推荐了一本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当时很兴奋,购物车里弄了一本,却没敢下单;直到我开始读哲不解的书,了解她的故事,才发现历史竟然是如此惊人的相像,哲不解也是给别人推荐了《西方哲学史》,所以这里也就扩展这本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了,虽然它在我的购物车里沉睡了半个多学期了,但曾经有两位美女推荐这本书,不为别的,值得一读。
五、评价
曾经的我,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不读圣贤书的人;对于哲学,这么“高大上”的东西,我是完全没有接触,甚至没有兴趣去接触的。在一个契机之下,我下了这本书的电子版,有多年看网络小说经验的我,便把这本《不疯魔,不哲学》当成了一本网络小说去看。
第一次看,我笑了。我第一次听说某人散步的时间比《新闻联播》[10]还准时:每天下午4点一到,康德同学就会准时出门散步,比我们上课还积极,但是,卢梭的《爱弥儿》[11]居然能让他忘记去散步,这不仅写出了康德的奇特性格,也突出了卢梭的这本书确实很有魅力,作者真是神来之笔。
第二次看,我笑惨了。我第一次听到了“体液理论”,也终于明白了康德为何终生都保持了自己的贞洁,他就是在节省战斗力,把自己一生的精华奉献给了哲学事业,这是何等的伟大啊,鲁迅的一句话说得好“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12]不知道合不合适,反正康德是个“伟人”。
虽然我是看的电子书,没有书本的质感,但是读起来方便,快捷;虽然上课时间长,下课时间短,但我选择下课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渐渐地,书里面的哲学的东西读起来还真颇有几分味道。
就拿上课玩手机的事情为例,老师在讲台上孜孜不倦地讲,一些同学在台下“孜孜不倦”地玩手机。每当谈及这个事情,玩手机的人总是有看似十分完美的理由:他们在节约时间!老师讲的东西要么无趣。要么无用,所以拿出手机看看新闻或是玩玩游戏就是应该的。但在康德的道德观念来看,我们学生在在课上就是应该听讲,玩手机就是不道德,绝对不道德。在黑格尔看来,这都是由“精神”主导的,精神才是绝对的,其他一切都是可变的,是运动的,“精神”才是上帝,上帝让他们玩手机,他们才会玩手机。马克思“啪”一拍桌子,“上帝是不存在的!我们大家应该放弃偏见,共同认真听课,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共建社会主义新校园!”
六、结语
我错了,由于意外的巧合,当我网购的纸质版《不疯魔,不哲学》到了后,我才发现我下的电子版只有75.49KB,也就是说我只读完了十二正钗的前面七个,我真的以为我是读完了的,即便我确实是没读完,但我已被书中的内容生生俘虏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左手《西方哲学史》,右手《不疯魔,不哲学》,行走于尘世之中,睥睨于天地之间。
七、注释
见每页页脚。
八、参考文献
《不疯魔不哲学》(中)哲不解著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1]《西方哲学史》(英)罗素著
[2]《不疯魔,不哲学》(中)哲不解著
[3]《不疯魔,不哲学》(中)哲不解著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5第9页
[4]《精神现象学》(德)黑格尔著
[5]《资本论》(德)马克思著
[6]《集权主义的起源》(美)汉娜·阿伦特著
[7]《悲剧的诞生》(德)尼采著
[8]《查拉图斯拉特如是说》(德)尼采著
[9]《不疯魔不哲学》(中)哲不解著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5第63页
[10]《新闻联播》(中)中央电视台
[11]《爱弥儿》(法)卢梭
[12]《自嘲》(中)鲁迅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