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他是一名普通的大一新生,十八岁。
说起十八岁,很多人会想到的是代表青春的色彩,而我却偏偏想到是灰色,我的十八岁是灰色的,至少上了大学以后,我是这么认为的。可是谁又曾想到,仅仅在去年,也就是高三时的我,还是对大学充满了各种幻想。都说高考磨人,大学更磨人。高中的我们都是拼了命的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而大学的我们都是拼了命的寻找目标努力却处处寻安逸。我知道这样太过于悲观,但是谁的大学又不是迷茫的呢?
记得我刚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就像电视剧里表现的一样,眼睛里充满着光亮,用着稚气的眼光看待着周围的一切。我像是摆脱了许久的枷锁一般,虎视眈眈地寻觅着什么,也许是大学的种种,也许是自由的味道。我之所以把大学和自由分开,是因为我觉得大学并不代表自由,而是笼罩在更为宏观体制内的规矩之下的一种形式。所以自由也不是大学,在我看来,它应当是富有创造力的,并且有人辅佐的。毕竟绝对的自由就是无序,只有合理规范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可惜,大学并不是。
不过这样深刻的见解,我也是经过了一学期才定论的。正如同许多新生一样,刚入学的我们总是忙着各种“有趣”的事,同时,也尽我们所有可能地去探索新的环境。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及军训。我讨厌军训可是我不恨它。我讨厌它是因为我觉得很累并且那些教官的的确确挺折磨人的。可是我并不恨它,军训让我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人,他们不一定是朋友,但是他们的行为举止和兴趣爱好确实吸引了我。再则,军训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我的身体和心智,例如我最讨厌练蹲姿,但是我却做到了,做之前的我怎么会想到呢?除了这些,还有一点我一直不愿意承认,在最后的我,竟然因为那些我曾经讨厌的教官的离开而落泪。我以为短短数天的相处是不会有感情的产生,就像我竟也没想到我会哭。
没事的时候,我就喜欢在学校里到处逛,这让我发现了学校更多的“秘密”。晚上的操场是人最多的地方,大家都成群,席地而坐。你看弹着吉他唱着歌的人,我有时候真羡慕他们,有喜欢的东西并被一群喜欢他音乐的人围绕。草地上是他们,而跑道上的是夜跑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坚持下来或者说他们有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而我知道我没有。这样说来,其实大学更多的是取决于个人,自己坚持则有所成就,自己放弃则一事无成。除了操场,夜宵的地方也是个人多的地方,相对其操场了和谐,夜宵摊附近显得更为热闹。人们常说吃东西的时候不能说话,可谁曾知道,说话偏偏成了我们吃东西的原因和契机。
说回我之前提到的灰色,我之所以认为大学是这样的颜色,大多都是因为我个人的原因。大学更多是选择,不是被选择。而现如今的我却在大一的时候就选择了安逸,与其说是不敢,不如说成是一种逃避,对现实的逃避又或是给高三的我找个借口去洒脱。安逸总会使人消沉,而我也确实体会到了这种感觉。放下课本的感觉,竟从高考结束一直到了现在,尽管离开了文字的世界使我轻松,却实实在在地感到空虚,不是身体上的疾病,而是内心的枯藤老树。可清醒的我又会自责,“吾日三省吾身”,可省过之后,却是要真实地投入进去才行,不然都是空话。这句话,我最近经常提醒自己,我不愿让今后的日子都像之前那样轻松,说白了,不愿别人看不起,也不愿自己看不起。
谁的青春不迷茫,努力就不会迷茫。也许是一年的磨炼,让我懂得了大学的意义,大学不是老师们口中的天堂,但也并不是地狱。我慢慢学会去发现兴趣,发现爱好。从以往的待在寝室,到试着去接触新鲜的事物。我开始学习画画,学习写文章,竟发现大学还可以过得如此充实。说到这里,我不得不纠正之前所形容的灰色,现在的我觉得大学时彩色的,因为任何一种可能都会在大学绽放,而唯一差的就是我们的决心。
至今还有高中的学弟学妹们问我,大学到底是什么样的,我没有回答,或许我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去回答。而大学的事情,只有经历过才知道,但愿那些拼命奋斗的目标不会让他们失望。
也许,大学的意义本就不是呆板的复制脚步,而是具有创造力的舞蹈。正所谓,大学在每个人心中都埋下种子,而长出来的作物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