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用主题学探究英雄主题在各国的表现

作者:杜宣汝
主要内容

摘要:本文从中美电影文化中开始选择与英雄相关的两部电影,《英雄》与《黑客帝国》做比较,因这一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发展,作者追溯到19世纪的俄国对英雄主题有文学作品上的解读,将拿破仑这一英雄形象主题化,展开论述。通过在“英雄主义”的主题视角下对中美两国电影的对比研究,从中国与美国不同的社会体制、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比较和分析来看,中美两国对“英雄主义”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往往是战胜邪恶势力的正能量。

关键词:主题学、英雄主义、拿破仑、中美俄三国

正文:

按照《辞海》的解释,英雄主义就是“主动为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而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和自我牺牲气概和行为。”其实,英雄主义彰显的崇高价值,除了一般的具体社会意义外,在生命人格的塑造上更值得重视。真正的英雄主义精神,永远都不只是一种过去式的历史陈迹,不只是少数英豪的个人行为,而是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涵养、人格提升息息相关。

“文化离不开电影,电影和文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分析和鉴赏电影是了解一个国家社会文化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人们对整个社会与人生的认知和理解,影响了电影中对英雄主义的诠释和表现,在两国电影当中不同的“英雄主义”表现的背后其实是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1]

电影《黑客帝国》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折射,尼奥作为主人公,同时也是第六代的THEONE,他承担的是选择道路的任务。很多人会将这部电影从哲学的角度来解读,对其中的ZONE是否存在,或者是MARTIX是否是一个程序做出质疑。而三部电影拍摄下来,尼奥这一形象从最开始撕破SMITH到后来面对先知和编写者,他作为一个人形但是又是一个程序,内心是非常纠结的。他究竟要做出什么选择,面对心爱的女人,和从另一扇门出去保全自己成为下一个新世界的领袖,虽然他的程序里出现了新的变数——爱情。但是他和之前五个THEONE一样,他选择了回到过去。

他虽然只是一个程序,但是在第一部电影中,出现了人类与人工智能,也就是机器的对抗,然而人类输了。机器建立起了一个完美无缺的程序世界,但是一切没有瑕疵的东西,在运作的时间够长了以后,都会受到一星半点的怀疑。因为单级垄断是不稳定的,永远会遭遇反抗和抵制。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质疑之时,系统就会丧失权威,这是第一代矩阵系统崩溃的原因。

为此第二代矩阵系统创造了一个地下反抗组织及其根据地锡安。它不仅是早期共产主义的乌托邦,更是一个列宁主义革命根据地。它不断通过地下宣传揭示世界真相发展新的革命份子,以推翻机器的剥削、解放全人类为目标。

但是第二代矩阵也崩溃了,作为机器的代理人而维护矩阵的防火墙软件转化为病毒,试图夺取矩阵控制权进而威胁机器的统治地位。

尼奥在电影中帮助了三个边缘程序走出这个虚拟世界,他最后和强化版本的SMITH有了一架,大雨中的这个场景非常震撼人,将他作为一个英雄典型,可以看出西方的英雄观念。偏重个人主义,强调他的个人价值。

中国的电影我选择了《英雄》与他进行对比。英雄的情节简单很多,三个功力高强的剑客助无名行刺秦王,但无名最后看到天下二字还是选择离去,被秦王厚葬。秦始皇后建了长城抵挡外族侵入。电影中,三个如此厉害的剑客愿意舍弃性命,只为助一人成事,但是梁朝伟饰演的一角向无名讲述了自己在书法中悟道的,天下二字。劝阻无名不要行刺,以国家统一为后世造福,而不是一时的快意恩仇作为目标。

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的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人事是天意的体现,天意能支配人事,人也必须要顺应天意,个人的追求要让位于集体的追求,强调礼治。[1]一位合格的英雄就必须以集体利益为重,在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挽救亲人、国家。

而美国影片中都透露着非常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这些色彩也深深的映射出美国人的个人价值观。[2]人性独立,追求正义和尊严,而正是这种追求,使得具有美国特色的个人价值观被无限放大。[3]

由此,英雄主题便因一些英雄形象在人们心中,有了固定的某种模式。比利时学者雷蒙·图松指出:“英雄主题有适应性强、多变化、具有多重价值、不依赖叙述结构的特点,由于它能产生几乎无穷无尽的现象,因此能够使它自己和一个时代的思想、风俗、趣味的特征结合成一体,能够接受一切,甚至最矛盾的意义,能够通过接受一切变异使自己适应当代生活中一切细微的差别。“比如拿破仑主题。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曾在自己的创作中多次涉及到这个主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分别是《战争与和平》和《白痴》。

《战争与和平》中的主人公虽不是从一个普通人出身,但也不是帝王将相家的公子哥,同时在故事发展中也和人民的联系愈发紧密。《战争与和平》通过托尔斯泰对于历史的评论讲到了自己对英雄的理解——“在各种历史事件中,那些所谓伟大的人物,不过是给事件命名的标签罢了,他们也正如标签一样,与事件本身关系极少”;“在历史事件中,最原始的近似条件是神的意志,然后是站在显著的历史地位的人的意志,也就是历史中的英雄人物的意志。但是,只要一深入了解每个历史事件的实质,也就是深入了解全部参加事件的人群的活动,就会相信,历史人物的意志不仅不支配人群行动,而且他们的意志经常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他在书中对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拿破仑一自以为不朽的、常胜将军的名字写在金字塔上的皇帝本人的评价是“上帝要谁灭亡,必先使他发狂”。

我认为,托尔斯泰通过塑造书中的人物,歌颂他们的事迹,而不是像拿破仑一样的曾经叱咤风云的野心家,是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里面的看似普通的英雄。他们完完全全是普通人中的一个,他们失去了任何超人的色彩。

而《白痴》一书我认为就是活脱脱一出悲剧,陀思妥耶夫斯基虽然在叙事中会有一些省略。但是其对英雄主题的把握,还是能看出一些的。

拜伦说他是个英雄,同时又说他是个毒心汉。

可以看出各路作者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个经典主题都有不同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肖伊谷.“英雄主义”视角下中美电影的比较研究[J].戏剧之家,2016,(07):99-102.

[2]邹翠萍.英雄主义主题下中美电影对比研究[J].电影文学,2016,(06):28-30.

[1]陈国勤.从中美影视剧对比看中西方英雄文化[J].当代电视.2015(01).

[2]史国娟.中美动画电影视域中的英雄情结[J].电影文学.2010(01).

[3]姜宁.浅议美国电影中英雄情结的显示特征[J].大众文艺.2010(24).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