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传播学结课感想

作者:杨明熹
主要内容

学习《传播学概论》这门课已经有一个学期了,接下来就这门课谈谈我的感想。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决定了传播信息活动的无处不在;传播,就在我们身边。

要谈论传播过程,必须知晓拉斯韦尔的5“W”理论,即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什么效果。

当今社会信息高速传播,尤其是所谓社会“热点”的消息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成为热点的呢?从受众的角度来说,就可以用我们学的那三种受众观来解释:作为社会群体的受众、作为市场的受众、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不管什么不同的人口属性,还是传媒对受众的计划性传播再到人权角度来说,受众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传媒对受众的信息传播,

受众与传媒不是互相独立的关系,他们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的。

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一个信息真假难辨的环境,也可称为信息环境,这些环境并不是对真实环境镜子式再现,而是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者信息进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供的环境。即大众传媒通过一些列加工,对人们传播产生“议程设置”传播效果,媒体们通过传播发布自己认为所谓“重要的东西”传授给人们,让人们产生这样的一种想法,“xx事情很重要,媒体都大肆报道了所以我们要去加以关注这件事”,或者是他们也许也持媒体一样的态度去审视这件事情,不管事情的性质如何。

下面我就一个社会热点事件分析一下社会受众的反应。就拿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中国人民抢盐这件事情来说吧。从传播学上来分析抢盐事件是一个典型的集合行为。它符合集合行为发生的三个条件。一是结构性压力,2011年左右,国内群众普遍对食品安全有较大的担忧。2011年地沟油事件,台湾塑化剂事件。使国内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上升到一个比较敏感的状态。而这种敏感而不安的状态正是集合行为发生的温床。二是触发性事件,日本地震导致核泄漏可能会污染海洋导致海盐短缺,这一条刺激性的信息。点燃了公民群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由此而引发了抢盐事件。三,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抢盐事件中正常的社会系统功能并没有减弱,主要是由于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这主要是由于食盐的商品性质决定的,食盐属于生活必需品而且廉价容易获得。人们为了抢盐而付出的成本非常低。当你知道食盐有可能会被核泄漏污染。而你只需要付出很少的代价就可以避免这种风险,民众对于食盐缺乏正确的认知。由此抢盐风波就诞生了。在这次抢盐风波中,传播机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即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人们同处于一个社会环境中,也许是因为某种特别关系譬如亲友,同事,同学等,一些人的感忧和悲伤会影响另一个人的对该事情的看法,这便是群体暗示;一旦抢盐事件爆发,人们便会一拥而上,一种迫切抢盐的情绪在人群中爆发并蔓延开来,这种势头阻止不了,这便是群体感染。

社会变化万千,信息复杂纷多,我们应该擦亮我们的眼睛,用我们自己的视角去察看这个世界的信息,不要作传媒的奴隶,世界那么大,最好去看看,学好传播学概论,有助于你更好看世界。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