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的社会,教育公平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说高考吧,以前是大都都是每个省考每个省的高考题,大家感觉这个还相对公平,但是2016年使用全国卷的省份达到了26个。这个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地区的教育水平不同,考同一份试卷是否显得太过于“不公平”?还有高考加分是否公平?一些学校为了招揽生源,自作主张制定一些各种莫名的“加分项”。下面,这次研究方向就从教育产生不公平的原因,教育不公平的体现和解决教育不公平的办法来展开。
1、我国的教育不公平产生的根源1、1经济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为3137亿元,比上年增长7.36%,占GDP比例4.22%。教育简单的分为三个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我们都知道,一般找某一个事件的根本原因要找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贫富差距就越来越大。区域间的经济发展程度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比如说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情况和内陆的相比较,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的。首先说一下这里面有一个链条式的关联,经济影响了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等。举一个例子,城市里的孩子和山里的孩子的教学条件是肯定不同的。国家每年会下拨很多钱到每个贫困山区,但是治标不治本,孩子们每天的学习条件依然十分艰苦,吃的依然是馒头稀饭。所以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想要考上外面的名牌大学真的很难,起点不一样,过程不一样,所以一般我们看到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和北大,我们会想这个孩子该是有多么的认真和刻苦啊。
目前,中国的教育经费分配也是不合理的。在初、中等教育尚未普及的情况下,过于关注高等教育发展,使得中国高教投资比重偏高,而给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领域经费投入不足,使得经费支出结构与各类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目标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2016年教育总经费投入总量提升,总投入为38866亿元,比上年增长7.57%。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
2、教育不公平具体的体现教育是否公平直接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包括教育起点是否公平,教育过程
是否公平及最终教育结果是否公平三个阶段。
2、1师资力量
暂时先拿幼师来做一个例子。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老师和幼儿的比例大概是1:22,农村所占比例更低;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还较低。教育起点的不公平就是指学生入学的不公平。比如说,四川的雅安和成都这两个地方本来相隔不远,初中和高中的使用教材版本各不相同,但是学生想要初升高或者是高考,就要按照成都的考试范围来考,这是对学生的极大地不公平。
2、2高考制度
目前,高校招生录取采取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这形似上看似公平,但实际
上却隐藏着高等教育起点不公的事实。我们国家对一些特殊学生实行“特殊加分”,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主要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但是由于不公平性,引起了社会的争议。其中优惠政策分为三档,主要是加分20分,加分10分和优先录取。有些学校为了提高自身的招生率,提出一些十分奇怪的高考加分政策。除了这些之外,少数民族高考也可以加分,生活在高山或者是海岛一些地方,少数民族可以加10分,但是一些散居在汉族中间的少数民族不加分,但是可以享受择优录取。其实高考加分是对一些少数的人来说的,但是有一些为了高考加分的高考考生为了可以高考加分,不惜一切代价将自己的户口转为少数民族。也有一些考生本来文化成绩是不高的,但是在各种加分项下,他们可以上一所名牌大学。
2、3家庭身份与自身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为了给子女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在城市里买房,没日没夜的干,结果因为户籍原因,学校也为了办学效益,设置的门槛十分高,导致他们的子女和城市子女受到的待遇不相同,还有一些残疾或者有缺陷的孩子,适合他们的学校很少,国家在这方面也很少做出关注。不同的社会群体,政治地位不同,经济收入不同,身份地位差距悬殊。收入越高的人在社会中享有更高的身份,如国企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员、党政机关高级公务员、各种高级技术人才等。而收入越低的人在社会中身份地位逐渐降低,或更进一步沦为弱势群体,如进城务工者、各类待业者、下岗失业人员等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阶层群体间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不断受到关注。最明显地表现就是,高额择校费的收取,并且这种择校费之类的“钱学交易”行为正在逐步合法化,慢慢被接受和无奈的认可。有钱的人,就可以交价格不菲的择校费进入名校,为自己的子女换取好的教育环境,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权的人家,也可以通过权力的行使让自己和子女享受优秀的教育资源,甚至是“名义”上的教育。从而给自己戴上学位的帽子,更利于权力的扩大。相反,农村的留守儿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弱智人群等,这个缺乏话语权的弱势群体就很难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由于家庭经济贫困,部分农村家庭根本供不起孩子上学,或者早早的辍学,更加无法享受各类特殊的加分政策。
2、4教育资源的不公平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前进。很多外面的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涌起。在城市居住的家庭就可以选择给孩子报名各种辅导班,还有请家教,就可以在孩子的弱项上进行补习,使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但是在农村,孩子每天的唯一学习资源就是在课堂上,而且现在优质的教师一般都在大城市,不少的教师也希望自己有个好的发展,这样就造成了人才的流动。现在城市里的不论是小学还是高中,都有投影仪等等现代设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明白更直观的感受到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而农村的学生就只有靠老师的讲解了。种种的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让城市和农村的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3、如何“公平”教育的不公平3.1国家层面目前,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远高于学前教育与高中教育,这种不平衡的状况是从2006年一直持续到现在。与学前教育相比,高等教育体系应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多鼓励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建设。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继续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在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同时,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想要教育公平,就要缩小贫富差距。所以就要打破城市中心取向的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特别是要对老、少、边、穷的地方提供教育补贴。还有除了教育经费补贴外,国家还要对教材的统一,资源配置的统一,教师资源的统一,鼓励户口在农村的教师回归农村教育,而且和城市的待遇一样。还有对学生上学困难的,给予额外的补贴
3.2政府2017年11月28日,备受关注的四川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正式出炉。明确提出全省从2017年秋季入学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全面取消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比赛类、过程评价等加分项目。将实行“两考合一”,考试科目实现“全科开考”。这是四川省开始实行教育公平的第一步,如果这样实行切实有效,其他地方将全面开展。政府要监督教育腐败的问题。不少老师在家里办补课班,额外收取费用;将差生和优生分开教育,于是差距就越来越明显。这些都是教育的不公平。政府要确保教育事业优于其他事业的发展,将教育放在首位,下发通知,让教育环境得到改善;明确教育教育底线标准,优先发展义务教育,积极构建终身教育的国民教育体系;促进教育的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均衡化;促进并完善合理教育成本分担和补偿机制。
3.3社会公众树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公平观念。那些除了自己家用还有富足的家庭,可以对农村的孩子教育进行捐助,提供一些基本的学习用品。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择校观,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要多多的关注,不要因为自己工作上等一些原因而忘了及时的教育孩子。
引用资料:1、知网<当代中国教育公平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毛燕
2、中国公益研究院<2016年教育总经费投入总量提升,义务教育占比最大>
3、树人网<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4、麻辣社区<手机报>
5、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分析张婷
关键词:教育公平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