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国学>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读后感

作者:喻立
主要内容     

魏晋时期离现在也有很久了,比起唐宋明清等朝代,我们对魏晋的了解往往没有那么详尽,所知的一般就是“魏晋风骨”“五石散”“竹林七贤”等等几个简单的词汇;了解深一些的可能知道“名教之争”“清谈玄学”“扪虱而谈”等等,而鲁迅先生这一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从历史、社会背景、思想主张、时代风范、流行美学、文章风格等各个方面对魏晋时期那段历史做了十分深刻透彻的剖析,读来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鲁迅先生在文章的第一段中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对曹操的态度是褒扬而非批判;他说曹操因为在史上的年代颇短,所以免不了被后人说坏话,由此引出曹操统治时期的一些特点。这里我觉得鲁迅先生的说法很有意思,朝代长,编写史书的是本朝人,所以记述好人好事;朝代短,修史的是后朝人,对前朝自然多贬斥之言。以前从未听说这种说法,此刻想来居然很有道理。

鲁迅先生说曹操统治的一大特色是尚刑名,严立法,影响到文章方面,形成了简约严明的风格,故为“清峻”。我以前以为“清峻”所指是“清新奇峻”之意,却没想到是“清楚严明”的意思,鲁迅先生把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章风格结合起来解释,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又说曹操统治的另一个特色是尚通脱而废固执,举例说明当时“清流”举动之可笑,点明思想通脱后方能引入外来思想,影响到文坛,使得文章通脱有力、思想开阔、“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思想主张来论述的。他对比了曹丕和曹植对文章的看法:“曹丕说文章事可以留名声于千载;但子建却说文章小道,不足论的。”运用了心理学的方法,指出曹植此处应是违心之语,是因为他文章做得好,羡慕他人所为,政治上又饱受压抑,郁郁不得志,才说文章是小道。通过鲁迅先生的解释,曹植的“文章小道”也有了合理的解释。

建安七子“慷慨”的文章风格是由于乱世亲友死者众多,孔融反对曹操,最后被扣上“不孝”的帽子杀掉,这些都按下不表,何晏首倡服五石散就有意思了。鲁迅先生特意用了极长的篇幅论述“服药”这一节内容,从五石散的起源和配方讲起。“看吃药与否以分阔气与否”一针见血地点出五石散风行于世的主因,和清晚期鸦片的流行一样,有社会从众心理和虚荣心的推动作用。又说了五石散药效显现后需要散发,散发就要走路,故而有了“行散”一词,专指服食五石散后散步的动作,指出把“行散”当作“步行”的说法是错误的。

后文中又论述了服用五石散后“发散”的方法,例如:衣少,冷食,以冷水浇身,饮热酒等,并由此推断出,服药的人多,穿厚衣的人就少;又因服药后皮肉发烧,只能穿宽大的衣服。因为社会名流都着宽服,上行下效,使得魏晋时期的整体服装宽大飘逸,其实是因为他们服食五石散的缘故。“扪虱而谈”是因为只能穿旧衣服不能着新衣;不穿鞋袜而穿木屐,则是因为服药后皮肤容易磨破,不得不为之。鲁迅先生通过讲述这些服散的情形,指出后人忽略魏晋时期名士普遍服药的风尚,而去一味模仿他们轻裘缓带,宽衣及屐等举动是十分可笑的。

鲁迅先生又谈到晋时“居丧无礼”也不是出于什么旷达超脱的魏晋风度,而是因为服药后“散发”之时,不能肚饿,为了保住性命,只好不管什么礼节,大嚼冷食。“居丧之际,饮酒食肉,由阔人名流倡之,万民皆从之,因为这个缘故,社会上遂尊称这样的人叫作名士派。”这一句话不光概括了“居丧无礼”的原因,更是概括了“衣大,穿屐,散发”这一系列行为的原因,而究其源头,就是因为服药。由此我们或许可以说,魏晋风度的大半都来源于五石散。

谈完了吃药的,再来说喝酒的。正始名士之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七人组合,称为竹林名士,即为著名的“竹林七贤”。其中比较有代表地位的是两个人——阮籍和嵇康。阮籍只饮酒不服药,嵇康既饮酒又服药。最终阮籍因“口不臧否人物”得以终享天年;嵇康却因一句“非汤武而薄周孔”招致杀身之祸。“魏晋时代,崇尚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鲁迅认为,竹林七贤表面上藐视礼教,实际是不得已而为之。当时的名教之争太过残酷,竹林七贤看似纵情饮酒,放达高傲,实则是为了自保,借饮酒逃避世俗和政治倾轧。否则嵇康不会在《家诫》中细细地教他的儿子如何为人处世,坚持中庸之道。从他的《家诫》中就可以看出,此人并非完全不懂人情世故,只是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借放浪形骸的行为遮掩一二,可他不希望他的儿子走他的老路,故而在《家诫》中细细教导,要他学着庸碌。如果竹林名士的行为真是好事,他不至于如此,这正说明竹林七贤的放纵行为有不得已之处。

文章的最后,鲁迅先生谈的是东晋的陶渊明,谈他的自然平和,由此可见平静的社会思想,又说既然做出诗文,总是要给别人看,因此陶渊明这个“田园诗人”最终还是不能完全超脱尘世,实际也是个和普遍观点不同的人。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