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问题消费心理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可谓是当代社会逐渐茁壮起来的消费群体,这一群体刚学会独立自理,又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父母的管束。一部分大学生能够很好的安排自己的支出额度,但也存在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均衡消费,存在很多问题消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分析大学生都存在着哪些问题消费心理及出现的原因。
首先,过度追求名牌效应。吃穿用度都一味地向名牌看齐,是当今很多大学生存在的通病。新华网的一篇名为《从众心理作祟中学生消费讲‘气派’》的文章中这样写道:“身穿‘靠背靠’外套,脚踩‘耐克’运动鞋,背着‘阿迪达斯’双肩背包,戴着‘斯沃琪’限量版手表,用着新款三星手机和MP3,骑着捷安特变速自行车……”,我认为这段话很好地描述了大学生过度追求名牌的风气。分析这种心理出现的原因,诚然,名牌是对消费质量的一种保证,但如果只盲目追求名牌,而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那么这就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另外,一味追求名牌也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行为,不值得提倡。
其次,盲目从众消费也是大学生问题消费的一种突出表现。这种消费心理的表现是极其容易收到他人消费行为的影响,出现跟风随大流的现象。一般体现在某一段时间内,大家都盲目追求某相同种类的商品。盲目从众消费会使得当事人购买的东西可能并不适用于自己,从而产生浪费。这种消费心理出现的原因:当事人缺乏自主判断的能力,极易被他人的行为带动。
第三种是攀比消费。攀比消费是一种夸耀性、盲目性的不健康消费行为。“宁肯让父母在家受累,也不能让自己在校吃穿比别人矮半截”,这种由攀比心理引起的消费行为危害性极大。之所以产生攀比消费的行为,是由于内心的虚荣心和享乐主义作祟。这种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应该坚决杜绝。
第四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求异心理是一种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消费心理。这是一种兼具利弊的心理,在创新设计方面,求异心理是可以带来一些积极效果的。但在消费上,过度追求与众不同,反而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引发求异心理的原因是消费者过度追求与众不同,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
第五是不正当的贷款消费。因为大学生的经济能力大多都不能做到完全自立,需要依靠父母,所以是否有还贷能力仍是未知的。并且现在网上贷款、各种以贷款为主要业务的APP数不胜数,它们往往伴随着高额的利息,危害性也是众所周知的。一旦当事人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偿还清贷款以及利息,催债人都会通过各种手段骚扰贷款人及其家人、同学。并且,贷款人很可能为了偿还某APP的债务从而到另一APP上贷款,这样循环往复只会加重贷款人的债务。不少校园悲剧都是由不正规的贷款引起的。那么这种危害性极大的消费行为是如何在大学生里面兴起的呢?有些大学生在消费支出上毫无计划,无节制地购买奢侈品,在短时间内挥霍完生活费,不得已走上贷款消费的道路,丝毫不考虑自己是否有还贷的能力。在我们团队所做的问卷调查中,有69.7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零花钱不够花,这类大学生很容易因零花钱不足从而走上不良贷款的道路。
第六种是在商家推出的以“降价打折”为幌子的购物狂欢节里疯狂购物。在这种情况下,购物是缺乏理性的,往往因为贪图便宜而大量购买一些自己根本不会用到的商品,从而闲置产生浪费。我们的问卷调查里有43.42%的大学生会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欲望而购买自己根本用不着的东西。这种消费就是被商品的价格所误导,因贪图便宜反而浪费更多。这种缺乏理智的消费行为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第七种是过度追求商品的美观性从而忽略了商品的实用性。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42.11%的大学生在购物时更加注重商品的美观性。这种消费行为也是不理智的,极容易产生浪费。
以上列举了当今社会极其常见的大学生问题消费心理以及原因。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理应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用科学的消费观指导我们的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