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的问题在大众媒介的传播下不断牵动社会各界的神经,双方从民间到官方都为此有不同程度的反应。
首先,此次事件由美联邦政府发起,但美国各大媒介为私营媒介,从社会控制上来讲是被其赞助人,即广告商等利益集团以经济方面的控制把持,为此,他们并没有向美国民众传达联邦政府的发起贸易战的诉求,反而是发出了如农业协会、汽车工会为代表的,与中国有很深利益联系的小集团的诉求,期间美国电视台邀请了如财经专家、经济学家等意见领袖来对民众实施二级传播,以捍卫自身经济利益而非联邦政府强调的所谓“国家安全利益”,由于大众传播具有相对单向性的特点以及大众传媒是社会信息生产资料垄断者的优势地位,没有传统媒体支持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只能以推特这样一定程度上具有大众传播效果而由没有专业媒介组织参与的社交软件来向公众发表诉求,自己亲自作为意见领袖来号召支持者理解自己的对待贸易态度,但总体上看,在贸易这样的经济问题上,众多经济学家显然比一个房地产商出身的总统更加适合这个领域的意见领袖身份,美国民众,尤其是农民等群体也不支持政府的行为,特朗普最后在此次事件发酵仅仅半月时便发出缓和态度,并与中国开始谈判,大众媒介,媒介组织背后的经济利益集团,被拟态环境吓住了的民众,几方的压力共同让一时如火如荼的贸易战突然间有了转机。最后,对美方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做个总结,美国主动发起的贸易战不但未能团结国内分歧势力,反而让政府与媒介、经济集团间的问题公开化,大众传播与国家行为严重脱节,最终民众也在大众传媒及其背后的广告主的影响下向政府施压,由此可见美国私营媒介组织规范模式的弊端。
反观中国方面,国营媒介为主的大众传播始终充当国家行为向民众宣传反击美国政策的平台,国家政治上与经济上对大众传媒的双重控制,让民众更加支持中国政府此事上的立场,尤其是恰逢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纪念日,各官媒也纷纷发布此类回忆的讯息,潜移默化地激起了民众对美国的仇恨,让新仇旧恨一起爆发,是全国上下从媒介到民众都与国家表现出空前团结的景象,尤其是中国的媒介组织邀请的政治、经济权威人士,如他们的美国同行一样,充当了意见领袖,但却是无一例外与政府站在了同一立场,并且,与美国不同中国最高领导人并未充当意见领袖,而是配合其他强硬观点的大众传播让事情淡化,防止贸易战一发不可收拾,相比于美国大众传播把政府、传媒、民众以及经济利益集团分化为不同阵营的传播效果,中国的大众传播显然让整个中国上下都“一体化”了,而且舆论导向更加收放自如。总体来看,中国的国营媒介规范模式在此次事件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起到了争夺国内外话语权的重要作用。
但此次事件毕竟有它的特殊性,我们仍旧不能否认我们与美国大众传媒发展相比还有不足,无论技术上,市场化程度上,理论上都还有欠缺。此次中美贸易战的大众传播视角下的舆论战,是一次难得的国家级传播论战,如何收获成果的同时汲取经验,以备以后的发展,我想也是两国政府及媒介组织需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