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许三观卖血记》之前,根据余华的写作习惯,我已经做好了接受像《活着》那样悲剧的准备。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许三观卖血记》中并不是《活着》那样的人间惨剧,准确的说,《许三观卖血记》更像是黑色幽默。
许三观的第一次卖血是由于好奇,并通过卖血得来的钱娶到了美貌的许玉兰。用简单的词句概括许玉兰,无过于“漂亮的泼妇”。她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五六十年代的城乡家庭妇女,精明能干,爱护家庭,大大咧咧,好骂好说好做,懂得做妇人的本份。许玉兰既可以明悉月满则亏的道理,精打细算,帮助家庭度过灾年,又可以成为一个坐在门口撒泼,对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形式尤感兴趣的泼妇。尤其是她和另一个女人吵架之时能说出“你的裤裆就是个公共厕所”,回家后面对许三观却只能泪如雨下,虽然使人发笑,却莫名让人心酸。她虽然在婚前和何小勇有不明之夜,但其实也并没有确切证据证明一乐不是许三观的孩子,而这种并没有的证据的猜疑,却成为十年浩劫中打压许玉兰的证据,让她被所有人唾骂成“破鞋”。而正是在这时,我才能感受到许三观对许玉兰的爱,他像个傻子一样地跟别人辩解许玉兰第一次是给了他;在孩子们都不理许玉兰的时候,也只有他依然对许玉兰好;在家里开批斗会时,将自己和许玉兰平等,说两人都犯过生活错误,让孩子们不要恨许玉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就连亲父子都可以互相举报,许三观对许玉兰,可谓是毒舌下的情深似海了。
这些细节给我的是沉重中的感动。在这部书中,余华从之前的人性本恶的深渊走出来,更多的描绘着世俗小民生活中的温情。他不再像是高高在上的神明,冷静理智地讲述着人间故事中的悲欢离合,而像融入了车水马龙的街道中,作为一个极富耐心、善解人意的聆听者,感受着世俗的家长里短。在这里,许三观对自己被戴了绿帽的处理方法是好笑的,妇女之间的对骂是有趣的,连十年浩劫的苦难色彩,都仿佛被幽默的笔触冲淡了些许。这些无疑都淡化了许三观卖血经历中的悲怆,为这部小说增添了更多的烟火味,让人在发笑的同时,更是倍感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