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的网络传播中,意见领袖效应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受重视,我在这篇论文中想写一写我对意见领袖在网络传播中的理解,以及意见领袖在网络传播中如何产生作用,言论对公众的影响,意见领袖的言论的准确性对公众的引导甚至是欺骗作用。国家对意见领袖效应的管控。理一下这些事件的逻辑关系。
·1意见领袖的作用:意见领袖对传播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意见领袖通常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媒介的接触频道高、接触量大。
2意见领袖的把关人作用在知乎和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出现的所谓大v承担的就是这样意见领袖的作用,往往由于移动设备使用方便,各大平台相比以前的pc网络时期有了质的提升。由于意见领袖和大众之间存在的知识鸿沟,在获得信息的质量和效率上具有巨大的优势。从而产生了在大众想获取知识时所基于大众信息的位置。而意见领袖本人又是一个对一手信息的中间人,他们的信息直接来源可能是,书籍,实地考察获得的资料,论文,以及朋友之间获得的消息,政府政令,自己预测出来的经验等。意见领袖在传播信息中又扮演着一个把关人的角色,他们筛选出给自己粉丝想要看到的内容,甚至有的会为了博人眼球在一手资料的原案上进行剪接拼贴。意见领袖自身拥有巨大影响力,但往往意见领袖也需要维持自己的巨大影响力,这就会使部分意见领袖的言论有投大众所好,篡改事实的行为。如咪蒙的微信公众号在一期讨论江歌案的推送中,对江歌案的一手资料《局部》中25的访谈视频的内容进行拆解,以导致戳中大众道德意识,唤起整个网络的道德狂欢,但这些预先捏造的判断是不利于法院对案件作出公正的判决的,更是法庭面临许多的舆论压力,也使大众忽视了以法庭判决为准的基本原则。对案件添油加醋的臆想以使至自己义愤填膺。诸如此类的情况都是在大众传播中寻常可见的,因此也经常发生,如股票市场中听信意见领袖对市场的分析,一窝蜂买股结果亏损导致跳楼自杀的事。为了规避这些,必须对意见领袖的言论有所制约。而国家近年来的行为也是对意见领袖的言论是有把控的,在微信中严查了以咪蒙为首的一批热点公众号。在微博上设置言论检查,有很多所谓大v都被严查过,但是意见领袖是大部分民众十分喜爱的公众人物,政府机构对其进行政治方面的纠察很可能引起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3政府对意见领袖的管控在网络上,很多用户利用这个平台宣泄负面情绪的欲望,往往在网络上的负面信息极其吸引眼球,爱好追踪负面信息的欲望驱使用户们查看一些所谓世间乱象。最终很多人会把出现这一类乱象的原因归因到政府身上。在日常的现实生活中,政府的宣传往往会造就一个伟大,光明,正确的形象,找不到什么黑点,但这种宣传极其容易对接受者导致厌烦,在网络上则起到了对于政府单方面宣传的两面提示抵消效果。为了满足这个两面提示的抵消效果,互联网上对社会对政府的负面信息则居多。而大部分意见领袖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在网络上贩卖负面信息,甚至有些十分偏执的诋毁政府的内容,感情宣泄,会得到大量的支持。这虽然有可以理解的部分,但处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对其的管控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也就有了在网上很多大v被请喝茶的事情。以暴走漫画的王尼玛为例,在网络青年群体中具有极高人气的节目暴走大事件第五季第36集中,王尼玛揭露了豫章书院里教员用龙鞭虐待学生,学院管理制度压抑人性的情况,整期激烈陈词,在最后甚至对此提出了呼吁青年群体对家长,对社会的不公反抗的宣言。虽然整体来看王尼玛的意思是比较正能量的,暴走大事件这个节目一直以来都是以宣扬正能量为内核。但是这期节目明显会有煽动青年敌视父母长辈,敌视社会。助长偏激的世界观的作用。于是在这一期上架几个小时后,王尼玛被查,暴走大事件第五季全网下架。但对此,主流公众的观念出现了极大的偏差,很多人妄言是豫章书院有很深的背景,与政府有勾结。王尼玛是因为报道了豫章书院这件事,并且说出反动言论被查的,实际上在传播中,很多微博,朋友圈,知乎等传播平台只在被下架的第36期节目中片面地截取了王尼玛呼吁大家反抗的图片。由于节目已经下架,原视频看不了,大众从这个被流传的图片中很容易把王尼玛联想成对黑暗现实进行反抗的革命导师式的任务,与他产生共情,甚至同仇敌忾,仇视社会,仇视教育机构,仇视父母,仇视政府,宣泄负面情绪。在青年群体的网络舆论环境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把政府普通的检查视作《1984》中老大哥对社会舆情窒息般的管控。这些都是有失偏颇的负面效果,之后过了三个星期,暴走大事件重新上线,只不过删除了第36期的内容,但很显然,舆论宣传造成的负面效应难以挽回,这件事抬高了暴走大事件的美誉度,王尼玛本人则被视为青年领袖。实在是应该使政府反思如何对意见领袖进行有效的制约。
对于意见领袖的合理管控以及意见领袖本身的自律,是维护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政府需要防范意见领袖对舆论的恶意引导,一方面意见领袖本身要肩负一个榜样,甚至道德模范的作用。对此,如美国流行乐手鲍勃迪伦则在公众视其为意见领袖时拒绝此等称号,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意见领袖本身也应当有对自身清楚的认知和定位,以及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