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更重要的,是那些表现出来的不可说之事

作者:李岚
主要内容     

在《罪与罚》中,有段剧情,读起来十分令我揪心专注。男主角拉斯柯尔尼科夫在别离他的朋友和家人之后与索尼娅的对话:索尼娅的父亲已死,母亲则得了肺病,也许将不久于人世,还有几个妹妹要抚养。而他们家已经贫困穷苦至极。索尼娅为了谋生已经出卖了自己的肉体,这也使他的父母十分悔恨难受,现在她面临这些绝望的处境。甚至拉斯柯尔尼科夫对他说他的妹妹以后也可能和她一样走上出卖肉体和灵魂的行当。索尼娅痛苦,但未曾绝望,怀疑自己是否该自杀了事,但是仍然坚强地活着,承受着一切苦难。在这里,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心理活动中,出现了这么一段精妙的耐人寻味的分析:

(她想到自己的地位的卑贱和可耻,简直痛苦到极点,并且已经痛苦了很久。他(拉斯柯尔尼科夫)心里想,到底是什么东西,是什么东西使她直到今天还舍不得死?他这才充分明白:这几个可怜的小孤儿和这个不幸的,半疯癫的,害肺病的和用头撞墙的伊凡诺夫娜(索尼娅的母亲)对她有多么大的作用啊。虽然如此,但他心里还是明白:索尼娅由于自己的性格和所受的教育,绝不会这样过下去的。然而这就有一个问题:如果她没有勇气投河自尽,那他为什么能这么久处于这样的地位而没有发疯?他当然知道:索尼娅的情况是社会上的一种偶然现象……(略一部分)…到底是什么支持着她呢?是不是腐化堕落?这种耻辱显然只是机械地触及她,真正的腐化堕落还没有丝毫侵入她的心灵:他意识到这一点….难道这是真实的情况吗?难道这个保持着精神纯洁的人终于有意识地渐渐堕入这个臭气四溢的,罪恶的泥坑了?难道她能忍受到今天,只是因为罪恶已经不是那么令人痛恨了吗?不不,这是不可能的。那难道是因为癫狂吗?等待奇迹吗?)摘自岳麟译本《罪与罚》原文

后来,不经意间,拉斯柯尔尼科夫问了索尼娅她是否很多次祈祷上帝,竟发现索尼娅是一个熟读圣经的虔诚的信徒。经常在家中阅读新约,对圣经十分精熟。由此也影响到了拉斯柯尔尼科夫,直到后面,拉斯柯尔尼科夫认罪,赎罪,和索尼娅在一起,拯救了他的灵魂。

信仰是人在极端困苦潦倒趋近堕落边缘的一个避难所,是穷苦而虔信之人眼中之光。

读到此处,我又在脑海中想起一个我极为熟悉的人。

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年轻时(25岁)在剑桥师从罗素学习数理逻辑一段时间之后,觉得罗素教不了他什么,此时一战爆发,他毅然上了一战的战场,心想以直面真正濒死的体验来克服自身的软弱与卑鄙。

在一战战场中,如维特根斯坦在他的《战时笔记》中所记,他思考了很多巨大的问题,战友言行的粗鄙使他痛苦,他没有任何朋友,孤独,却不怕死,勇敢上前线,埋地雷拆炸弹。在那时他的精神生活中,除了时不时感性一下下(就是撸管,但是他日记里写作有感性的需求,非常感性,我又感性了~)。就是阅读俄国文学,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为主。他精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地下室手记》和托尔斯泰的《哈吉穆拉特》和一些短篇作品以及托尔斯泰的《忏悔录》《福音书》。这些作品对维特根斯坦一生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前期维特根斯坦中。要知道维特根斯坦在剑桥的时候可是听到别人他讲基督宗教之类的事情就鄙夷。他认为宗教什么都没有说出来,什么都没有描述,基督思想不理性,意志脆弱的表现。而在一战之后,他的思想中却为信仰留下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甚至被后世崇拜他的维也纳学派的人们认为他走向了神秘主义。一战期间,维特根斯坦写出了《逻辑笔记》,此为维特根斯坦前期的惊世巨著,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著作的《逻辑哲学论》的前身,其中重要的思想都已成形。其最后一章只有一个简短的结论: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这句话,透露了维特根斯坦神秘主义的倾向。他没有对不可说的信仰以及伦理下定义,更不做任何评论,而为他们留下了巨大的余地。他认为不可说的东西会在世界中展现出来。之后鼎鼎大名的掀起逻辑实证主义潮流的维也纳学派。当时集聚了石里克,卡尔纳普,哥德尔等数理逻辑大师。他们看到《逻辑哲学论》之后十分兴奋,甚至将其视为维也纳学派的宣言和教旨。但在后来与维特根斯坦交流后,维特根斯坦则痛斥他们误解了自己的思想,并极少与他们往来。当时的维也纳学派只看到了逻辑哲学论中逻辑分析的部分,用清晰简洁的数理语言分析了世界的构造和语言的界限。他们将对于不可说的应该沉默理解为对不可说事物的忽视乃至省略。而维特根斯坦划清边界的本意在于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有不可说的事物存在从而产生敬畏。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通过参与一战和阅读俄国文学以及福音书产生的转变让我十分好奇。我觉得维特根斯坦肯定是从中发现了什么极为重要的东西才使他的思想出现了神秘主义的倾向,我现在的阅历尚浅,要探究此事也许需要等我充分地阅读了俄国文学和基督教经典之后才能明白这里包含的意蕴。在阅读《罪与罚》的过程中,我的思想一次次身临其境地经历心理的转变和纠葛,在读到索尼娅对基督的虔信事。似乎逐渐有了眉目。哲学与科学是理论理性对世界的描述,他们说清楚可说之事。而文学艺术,更在表现着那些不可说,表现着那些让脆弱的灵魂甜蜜勇敢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传奇。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