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细读曹操诗,体会沙场情

作者:梁念辛
主要内容     

千古以来,世人对于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元代诗人李瓒对曹操持以极高评价,认为“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曹操是一个逆贼奸臣。抛开这些,只看曹操在诗歌上的建树,还是挺大的。

之所以会选择解读曹操的诗歌,是因为他的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读起来较为容易,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理解其抒发的思想与感情。

放在第一首解读的,是曹操于建安初年所写的《蒿里行》。诗的前十句,给我们描述出了一幅各路军阀组成联军讨伐董卓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史料,这支由各路军阀组建起来的联军中的众将各怀私心,都想借这一机会扩充自己的力量,所以不能齐心协力,一致对付董卓,甚至还出现了自相残杀的情况。而在蒿里行中,“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以及“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这四句诗就很形象地描写出了当时联军内部的情况。当时在联军中,曹操为奋威将军,我猜想,在他看到看到这般混乱的景象时,内心一定是气愤不已的。在诗的后半部分,曹操将视线的焦点由联军涣散转向了战争所带来的惨烈后果。“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这一句,既写了作为战争参与者的士兵行军时的惨烈状态,也写出了作为战争受害者平民百姓的凄惨景象。整首诗,揭露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同时抒发了曹操的悲怆之情。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时,曹操也有过屠杀百姓的暴行。但在我看来,在曹操写这首诗时,他对这些因战争而无辜丧命的黎民百姓,还是抱有很大的怜惜之情的。

第二首解读的,是《观沧海》。这首诗也是我初中时所学过的一首诗。据网络上资料显示,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自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曹操触景生情,登山观海,有感而发,便写下了这首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八句诗描绘出了碣石山的壮丽景象。诗的最后一句,是曹操个人感情的抒发点。他借助壮阔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豪情壮志。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年,曹操已经五十二岁。不再年轻的他,还能拥有这样一颗豪情壮志的活力之心,实属难得。

最后一首选择解读的,是大家都熟知的《龟虽寿》。我个人也是很喜欢这首诗的。诗的前四句,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写出了对生命终有度的感叹。在古时候,不少人都追求长生不老,而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曹操坚信着生死不可违背的规律。此诗写于公元208年,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中,前两句曹操将自己比作一匹仍以千里之行为目标的老马,再结合后两句,曹操写出了一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常年征战沙场,在在刀锋间游走,士兵们想要活得长寿,全凭战场上的自身勇气。曹操一生经历了太多战争,所以在前一首诗的评析中,我认为他在暮年还能拥有一颗豪迈之心,实属难得。作为本诗的结尾,“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一句也写出了一种豪迈之情,同时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曹操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

以上就是我对曹操部分诗的解读,学识尚浅,有解读不周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