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肉体和灵魂的沉重

作者:李光艳
主要内容     

【引言】我没有仔细看《沉重的肉体》这本书,但是却领悟了一些东西。我只讲了里面的两个事例,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两个,这本书能让我明白的就是世间能表现的伦理,从古自今,书中说:讲故事和听故事都是伦理的事情,我浅显的明白了什么是伦理,这本书想向我们传达的是作者自己的感受,但是也不具有强制性,更像是探讨,每个点每句话都具有深究性逻辑性,值得深思。通过自己以前的一些事和一些历史事件等来叙述观点,沉重的肉身,沉重的是肉身和灵魂。

【内容概述】本书收录了作者刘小枫随笔8篇。本书所谓现代性伦理,指的是人民伦理和个体自由伦理。时下人们正身不由已地从人民伦理脱身出来,转向个体自由伦理。本书的叙事纬语从人民伦理转到自由个体伦理,主要围绕中欧两位当代作家的叙事,以探讨两种不同的个体自由伦理的差异。法国大革命时代的风云人物丹东究竟是怎样死的?他与妓女玛丽昂又有什么关系?牛虻和他的情人以及他情人的情人间的纠缠又是怎么一回事?卡吉娅和萨宾娜身体的丰盈及阿蕾特和特丽莎身体的沉重间的对比说明了什么?《十诫》所要表达的诚实、谎言、友爱、亲情、负疚……这些伦理问题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毕希纳、昆德拉、基斯洛夫斯基这些思想大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作者刘小枫以其优美流畅的文笔、精辟独到的视角,向我们复述了一个令人深思乃至惊心动魄的故事,让我们思索人生。《沉重的肉身》的作者刘小枫用清新流畅的文笔解读了一批现代作家的经典之作,并通过复叙使一个个沉淀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伦理问题真正成了问题。毕希纳、昆德拉、卡夫卡、基斯洛夫斯基这些卓越的叙事思想家的叙事在刘小枫的喃喃复叙事中重新又鲜活了起来,呈现着它们敞开着的意义。

【理论与方法】略读,选读

【拓展讨论】上帝知道多少人的头发,伦理学就知道多少人。书里有八篇随笔,我没仔细看完,粗略的看一些,记忆最深的是丹东之死和牛虻,并不因为是第一篇第二篇。而是因为在刘小枫的笔下,很容易理解且具有趣味性。丹东之死是基于毕希纳的分析,丹东之死是被自己发起的革命和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法庭送上断头台,看到这里,我就有很多疑问了。送上断头台没什么特别,特别在自己发起的革命和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法庭,自己发起的,自己具有主动性,也就是说在这场革命中他具有主动性甚至决定性,那么一个具有主动性甚至决定性的人又是如何被自己建立的权利送上断头台的呢?刘小枫写道:“丹东之死属于那种新理不该死、按旧理又该死一类的历史事件。”奇妙的地方来了,新理不该死,旧理就该死,也就是说,他在建立起新理推翻了旧理之后,又死在了新理的旧理中。这时候就有一个关键人物出场了,罗伯斯庇尔。他是与丹东一起建立新理的人,却又是与丹东发生冲突最为激烈甚至推动丹东死亡的人。在这里有一个伏笔,革命后的丹东变了,变在哪里?变在整日花花公子无所事事,那么是什么导致丹东的变化?妓女玛丽昂的感觉让我觉得尤为精彩,在这一章中,妓女玛丽昂的一些言论挑战了当时的高级革命干部以及影响着丹东,由于她做了妓女,就引来了问题:她是否还属于“人民”?看到这个地方我又产生了一系列的想法。按理说,人民是每一个人的组成,人被称为人民,那么就是说人民就是人,一个独立的人,那为什么这里又说玛丽昂因为做了妓女而去想她是不是人民?为什么要思考这种问题呢?文中说道:“按照人民公意的道德,当然不行,她的行为是道德败坏的表现,而人民是道德清白的化身。”多么专制!现在看来根本不能理解,但是反观当时的人们,似乎已经被罗伯斯庇尔洗脑了,罗伯斯庇尔说的法律是人民的意志,而人民又按照他的思想走,也就是说,他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种法律,他说的什么都是法律,太可怕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用所谓的法律和所谓的人民定义去否定一个人的生活在我眼里就是专政,凭什么不道德?不过在这里就说到,丹东和罗伯斯庇尔的分歧在于对自由道德的不同理解。罗伯斯庇尔认为人民就应该什么都管什么都知道,而丹东认为个人的好坏和国家无关,不靠着他人享乐,也不妨碍别人享乐就行。一个强调群体,一个强调个体,自然会有很大的分歧。刘小枫妙就妙在例子举得很好,总能一针见血的表达自己想说的。在丹东之死这件思想悬案上,我觉得很多因素推动了丹东的死亡,也有国家的不控性导致了他的死亡,他早已控制不住这个国家的发展但后来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发展,自己被自己吞噬,所以他最后死的时候,很清楚。

《牛蛙》讲的是革命故事。刘小枫运用了新奇的方式分析其中的伦理,他把自己带进每个角色,来叙述每个角色的感情。读完我才知道这不单单是革命故事,而是表面的革命内里的伦理,革命表面下的联系让我惊心动魄,伦理的悲剧比血腥暴力来得更残忍,每一个人的生命都破碎,却要活下去。吉达这个痴狂纠结的女人,在我看来,她一边深爱着牛虻一边抵触着他这种把自己当成泄欲工具的感觉,已经到了病态甚至痴狂的地步,她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却又不得不这样,她甘心如此,而她与琼玛不能说是对比,只是她们处于两个不同的极端,琼玛一边沉浸在过去一边向往着未来,虽然从头到尾都是爱的一个人,但其实是两个人,分裂成两个人的一个人,不能说不对,只能说盲目。

牛虻,原本的亚瑟现在的牛虻。扭曲的人生扭曲的人格却藏着对琼玛的爱,在我看来有些讽刺,他一边想变回以前,一边说着对每个人的仇恨,他想要控制所有人,他说要他的父亲放弃上帝就变回以前,他把自己的痛苦强加给所有人。

有人说《牛虻》里面的伦理是分析的最浅显的,我不认为,刘小枫分析的伦理,都在每个人的自述里,这是一桩伦理悲剧,每个人所做过的事说过的想过的话都为此埋下伏笔,以牛虻为中心,四散打开每个人的人生,每个人的伦理道德都不一样,却走进了同一个悲剧。这是一个伦理的怪圈。

沉重的肉体,就是生命的沉重。灵魂与肉体在此世相互找寻生命变得沉重,如果它们不再互相寻找,生命就会变轻。肉体离不开灵魂,灵魂也离不开肉体。叙事改变人的存在时间和空间的感觉,这让我想到在《存在与时间》[1]中,海德格尔主要是依据时间性和周围世界的性质来阐释空间性,空间并不具有与时间对等的地位,那么叙事改变的时间和空间又是什么呢?空间是存在于时间里的,那么是不是叙事就是改变空间和里面的时间呢,可时间怎么改变呢,我想不明白。

【评论】这本书里面有很多伦理道德观是我从没想到过的,伦理涉及的范围太广,说一句话都是伦理,而刘小枫却用一些历史上或者作家的事来向我们展示生活中的伦理道德,我读这本书不太仔细,有些地方粗略的就读过,他的书中也运用了伦理学吧,在说故事的同时说着自己的看法,这是不是叙事伦理学呢?他的分析是不是理性伦理学呢?这些我不能评判。但是他的文字让我多多少少对伦理学有了一些领悟,不深,却受用。其实他有一些话是带有主观性的,甚至有些强制性,他会让你站在他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是不是这样呢,问你是不是这个道理,这具有主观性引导性,也不能说不对,在这种书籍里应该尽可能的保持客观,但也不避免的会主观。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不论他的言论是否正确,但是值得一看。

【结语】书没有细度,只能根据一些感悟来理解这本书理解伦理学。从没理解过伦理学,也从未想过讲故事和听故事的人都会涉及伦理,这是一本说着伦理也伦理的书,我不能评论好坏,却觉得也十分有趣。他其中有很多问题我都不明白,可能是还没有涉及太多,也可能因为没有仔细去研读,读一本这样的书会让人豁然开朗,像是生活被一刀刀的剖开一样精彩却又平常。用叙事的手法来证明自己的想法,理性而隐含着浅浅的感性,就像《牛虻》那章结尾一样的感性,也像卡吉娅和萨宾娜身体的丰盈及阿蕾特和特丽莎身体的沉重间的对比一样理性,让人回想连篇。

【注释】[1]马丁•海德格尔著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