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花与树的人文之旅》读书报告

作者:徐君怡
主要内容     

一、①序论:一种植物发源于何处?如何被传播交流开来?在不同的文化中又有怎样的意象?

在不同的国度,植物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而即便在同一种文化中,植物的象征意义也会随着历史变迁而改变。从科学性、人文性出发,结合中外文化交流史、园林史、美术史等,本书从更为综合的角度看待人类如何认识植物、如何赋予不同植物不同的文化意义,以及各种植物在不同地区、文化中传播的历史细节和反映的文化现象。

②作者:周文翰

③出版时间:2016--6

④出版国家:中国

⑤总体影响:如同《新京报》出版记者曹雪萍所言,哈利波特为什么戴着耳罩去挖曼德拉草?日本人为何称牵牛花为”朝颜’’?柳树叶含有阿司匹林?茉莉花的故乡在印度?毕加索看过《树荫消夏图》《松下问道图》才故意画出了《松下裸者图》吗?这些答案在《花与树的人文之旅》中可以一一找到,这是博物学者周文翰在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一本博物学著作,一部跨越植物学、文学、科学、历史的典范之作。

本论:

①内容:“梧桐”和“法国梧桐”如何上演文化的“误会”和“交融”,“玫瑰”和“月季”为何在爱情道路上分道扬镳?为什么不同的树都曾被佛教僧侣当作“菩提树”?“梧桐”和“法国梧桐”如何上演文化的“误会”和“交融”,“玫瑰”和“月季”为何在爱情道路上分道扬镳?为什么不同的树都曾被佛教僧侣当作“菩提树”?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博物学新书《花与树的人文之旅》中,作家周文翰在印度、西班牙、意大利、东南亚旅行两年,追寻从古到今有关植物的传播、认知历史,以生动、有趣的细节和艺术名作中的植物图画娓娓道来植物在不同文化中如何被命名、赋予文化涵义,如何随着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得到传播,并介绍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误会”“夸张”“错位”。

②目录:Ⅷ|[自序]花开时节又一程

002|向日葵:科学之眼与艺术之眼

012|松:从树到文化景观

020|芭蕉:丛生和孤立

026|茉莉:印度的香

032|玉兰:堂前有春色

038|水仙:镜中的男女

044|牡丹:象征物之累

056|芙蓉:风露清愁如有待

060|兰花:君子的幽香

068|菊花:实用和象征

080|百合:神圣的虚构

088|葡萄:酒神的种子

098|灵芝:升华之药

105|紫藤:攀缘的理由

110|紫罗兰:一念之间的香

115|薰衣草:蓝花映罗衣

121|鸢尾花:和玛利亚的百合纠缠不清

126|牵牛花:村边的小花

132|红豆:相思朱颜

135|仙人掌:现代懒人美学

142|玫瑰和月季:过火的情爱

153|桂花和肉桂:月亮和口味

164|荷花与睡莲:出世和入世

175|梧桐与悬铃木:误会的浪漫

183|指甲花与海娜花:十指纤纤玉笋红

191|昙花与夜来香:夜晚的期待

197|紫丁香与丁香:你的惆怅,我的香料

207|虞美人与罂粟:虞兮虞兮奈若何

218|郁金香与番红花:他乡何妨当故乡

228|曼陀罗花与曼德拉草:药毒是一家

238|琼花:传说和命名

242|梅花:寒冷的限度

251|杜鹃花:从高黎贡山到爱丁堡花园

259|山茶:从边缘到厅堂

266|竹:出尘入世同一枝

274|柳:水和树的牵连

279|槐:古树在古迹

286|枫:唐突红叶

292|银杏:孑遗的高大上

297|菩提树:有无之间

304|野草:远望

307|参考文献

309|后记

③扩展:[同类书阅读]《花道》、《装帧时代》

④学术观点: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说,可以看到一个最有趣的东西就是原来分散在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地方知识”、“地方文化”对植物有着各自的分类、命名和文化认知,比如对各种植物的草药效用,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和中国都有这方面的有趣知识,在古代也有植物的传播和文化上的相应翻译,而近代最大的变化有两个:首先是现代植物学这种“全球性知识”,它如何与各地的“地方知识”互动就显得非常有趣,比如我们全球各地植物学家使用双名法、拉丁学名等来归类各种植物,但世界上各个文化中还是有各自不同的叫法、植物的文化含义还是有很多差异;其次就是全球化带来的市场体系、城市化生活、教育和媒体环境重新塑造了人们和植物接触的场景、品类和爱好,商业因素对我们的文化认知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比如玫瑰花成为当代中国的一种主流花卉,就是商业文化最近三十年塑造出来的。但这并不是说商业塑造出来的文化潮流就不好,因为现在各种文化现象后面都有商业运作、维系的影子,可能是个喜欢与否、认同与否、消费能力大小的问题。

⑤评价:他人评价:丰富悠久的“植物文化”知识,和多年旅行中获得的全球视野,在作者脑海中激荡冲撞,便因此有了这本《花与树的人文之旅》。本书中每一种植物,都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同人类的认知的升华而被赋予生动的文化内涵。除引经据典之外,作者独到的思考,也使本书不同于单纯的植物小品文,具有了更深刻的韵味。

我的评价:该书结合中外文化交流史、园林史、美术史的眼光,基于科学性、人文性而生成的谈花写树文字,表面轻松、有着雅致的小情趣并且蕴含了庄重、谨严的品格,唤醒了人们心底的那朵花、那棵树。

三、结论:文化潮流、商业利益、互联网的兴起……在周文翰看来,各种因素都会使我们对不同的植物产生不同的寄托和情感,导致完全不同的文学形象或个人纪录。所以我们可以多用历史之眼、艺术之眼和科学之眼去留意身边的花花草草,它们的故事实在精彩得很。

四、参考文献:《访谈;植物的历史就是文明的历史》、《花语树的人文之旅:在花草与文化构筑的时空中回溯历史》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