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书店畅销外国小说栏目,当时这本书的推荐标语是“这个风靡欧洲的故事,衣婉悲伤,令人禁不住泪流满目。”我不禁想这是悲剧吗?作为一名乐观主义者,我一下就失去了想读它的欲望。但是我又重新看到另外一个推荐标语“两个月内即力压《达·芬奇密码》《追风筝的人》《哈利·波特6》”作为一名资深哈迷,我看到是各种不爽,想着“一个悲剧的力量能超过销量第一并且连载10多年的《哈利波特》吗?”,所以说实话一开始是抱着一种讽刺加怀疑的心情去看的,但是看完之后,内心的震撼平静又无法言语。
这本书讲述了四代人的故事,小说一开始是以阿丽克西斯的角度去描写的,因为母亲索菲亚将自己的过去尘封,也不愿提起勾起了她的好奇心而且在和男朋友的相处中束缚了阿丽克西斯“不羁的性情”,让她在“尽量注意”中感到心累,找不到自我,于是自然而然地将求助的目光投向母亲,希望从母亲过去的经历中寻找解决困惑的答案。而母亲索菲亚“不仅掩埋了自己的根,还把上面的泥土踩得严严实实”。但是阿丽克西斯还是“打算问母亲几个关于她过去的问题”。由此,打开了母亲的禁地,开始了阿丽克西斯寻找真实生命的旅程。好奇心带着阿丽克西斯揭开母亲尘封的过去,在那个令人谈虎色变的地方——斯皮纳龙格——整个欧洲的麻风病聚集地、“不干净的人”必须被隔离的禁区、正常人心中埋葬所有梦想和希望的地狱。而这个原本平凡的小家庭,却和这个禁岛扯上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可亲的伊莲妮老师被学生意外传染上麻风病到善良的玛丽娅不得不在结婚前夕移居斯皮纳龙格——这些不幸的人却在这座孤岛上顽强地证明了他们的力量。
这座被世人隔离、被所有人封闭在心底不愿提起的小岛,却散发出了与众不同的鸟语花香——即使被孤立、被遗忘甚至被埋葬都无法捆绑住的平安喜乐,在爱琴海的温暖摇篮里氤氲着一代一代的活力生机。
我认为在书中刻画的几个人物形象都很好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主角玛丽娅天真单纯,犹如水一般清澈的性格和坚强的性格,使她在订婚之前发现自己患上麻风然后被未婚夫抛弃被村民推上斯皮纳龙格后,她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充满着对生命的希望,融入到斯皮纳龙格岛岛民不屈不挠地与麻风病、与命运抗争的队伍中,并且在与麻风病的斗争中以她的正直、无私和善良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作者塑造的这种与当时守旧的时代进行斗争的理想女性形象与很多安于现状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好的体现了这本书的希望和重生的主题思想。而对于我自己,读完岛这部小说看到了疾病中依然强大的爱,看到了生活的目的,看到了一种绝处逢生的希望。但在看到希望的同时我也沉默了,因为从主角姐姐安娜的身上看到了一种不安全感和孤独,她错误地将追求物欲当作了避难所,想要去逃避那些世俗异样的目光和嘲笑,但是她也是个率真而感性的人,她一直在勇敢地追求着她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是在现实底下她的方法变得扭曲。我读完安娜死的那一章后,才明白了读者“衣婉悲伤,令人禁不住泪流满目”的原因,我在书中看到了冷漠和无助,我认为在斯皮纳龙格比在外面的世界更加美好。
读完后,我感叹并意识到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中的我们都应该努力生活,努力成长,创造自己的人生,如果循着既定的轨迹不咸不淡的生活下去,就很有可能失去自我失去生活的力量。生活由自己决定,失去对生活的触觉、嗅觉、味觉...不能品尝美食的人生是缺憾的,不能品味生活的认识则是失败的。“岛”就是悲凉生活中的希望,是污秽之地的鲜花,而浇灌、滋养这朵鲜花的,是温暖、博大的人性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