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灵魂之读《沉重的肉身》有感
人的肉身为什么是沉重的?丹东与妓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性感、死感、歌声是否有一个平衡点?人民伦理怎样过渡到自由伦理?就这样困惑的走进了刘小枫的《沉重的肉身》【1】。
《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这部著作中用清新流畅的文笔解读了一批现代作家的经典之作,并通过复叙事使一个个沉淀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伦理问题真正成了问题。毕希纳、昆德拉、卡夫卡、基斯洛夫斯基这些卓越的叙事思想家的叙事在刘小枫的喃喃复叙事中又鲜活了起来,呈现着它们敞开着的意义。
人的肉身为什么是沉重的?这一直是我想在这本书去寻找的答案。当人的灵魂与自己的肉身不相协调时,灵魂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偏好,不管身体之能力,这时就会感觉到肉身的沉重。“卡吉娅生得‘肌体丰盈而柔软,脸上涂涂抹抹,”(《沉重的肉身》87页)可以说是性感的化身。而阿蕾特仪态端庄,质朴,气质剔透。这只是她们外貌的差别,在希腊文中,“卡吉娅”是“淫恶”,“阿蕾特”是“美好”,赫拉克勒斯要选择其中一位,卡吉娅的身体向赫拉克勒斯期许的感官的适宜、丰满和享受就成了“邪恶、淫荡”,阿蕾特的身体期许的辛劳、沉重和美好就成了“美德”。按照阿蕾特的说法,它的身体是从属于灵魂的,身体只是灵魂的仆人。
肉身的沉重是由于灵魂的叛逆,还记得薇娥丽卡的故事,用灵魂歌唱着的《迈向天堂之歌》,她非常喜欢唱歌,特别是《迈向天堂之歌》的高音区,是她一直想尝试的,可由于身体难以唱其中的高音区。薇娥丽卡并没有放弃,成功的唱了高音区,可不为人知的是她在歌唱的时候紧拽着自己的鞋带。这是一根线,这根线把薇娥丽卡的身体与灵魂强行的牵连在了一起,可这根线并不牢固。在一次的演唱中,那根线断了,薇娥丽卡也唱着《迈向天堂之歌》走向了她的“天堂”。故事看到这里就有些许的伤感,这也许是基斯洛夫斯基导演所想要达到的一点效果,这个用电影来表达思想,用讲故事的手法让人们来体验其中的伦理道德。他的故事每一个都不长,但每一个都让读者印象深刻。其中电影最精道之处是克拉科夫的薇娥丽卡下葬时,巴黎的薇娥丽卡正在那张“像剧院里的舞台”的大床上与男朋友做爱。”(《沉重的肉身》137页)这样的场景是让人们惊讶的,可在惊讶之时,便不由地去想象这个画面,下葬与做爱连接的是生与死,薇娥丽卡的灵魂随着歌声的结束而下葬了,可是她的身体还在与男朋友做爱,这时的她是不幸福的,做爱的快感不能掩饰灵魂的空缺,而她的男朋友却不知道,还在享受着薇娥丽卡的肉身带给他的快感。
“现代性伦理思想是从探讨个体体知自己的死感的可能性开始的。”(《沉重的肉身》137页)尽管有很多的思想家为此费了很多的脑筋,但一直都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展。预知死感是谁都不想的,然而在人民事业总却有可能的偶然。“每天我们都会遇上一个可以结束我们整个生命的选择,而我们都浑然不觉。”(《沉重的肉身》249页)文中讲的是基斯洛夫斯基写的一位青年上火车的故事,基斯洛夫斯基写了三种不同的命运结局,这都不是这位青年能够做决定的,只是基斯洛夫斯基脑海中一晃而过的念头。就像洛麦克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性无能了,就像《悲惨世界》【2】中冉阿让因为偷了一片面包却遭遇十九年的牢狱之灾的偶然,就像《燕尾蝶》中雅加的妈妈,她也不知道自己最后会死在日本嫖客的双腿之下......这样的偶然还有很多,不计其数。这样的偶然,意味着各种可能性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人民理论如何过渡到自由理论?“在人民伦理的大叙事中,历史的沉重脚步夹带个人生命,看起来是在围绕个人命运,实际让民族、国家、历史的目的变得比个人命运更重要。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只是个体生命的叹息或现象,是某一个人活过的生命痕迹或经历的人生变故。”(《沉重的肉身》7页)而基斯洛夫斯基就是通过个体叙事来表达他对人体生命的叹息。书中在最后一部分讲了正在进行的“艰难的自由伦理”,之所以你说是艰难的,是人们在实现自己个体生命的同时遭受了太多的外部打击,或是个人的性情不足,或是如何面对自己的前任,或是亲情的缺失,或是......没有人替你去选择,有的只是你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后所做出的决定。基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十诫》,我通过各种渠道去找电影资源,可结果令我大失所望。就只能通过《沉重的肉身》来体味基斯洛夫斯基电影大师中的“十诫”。就拿其中的一个的故事来说,主题是“我想信任却没有能力”,男主人公的得知自己没有了性能力,他科学地认为没有性能力的婚姻是不可能继续下去的,她让自己的妻子改嫁,可妻子回绝了他,可我们最后可以知道,他的妻子就是背着他找了男人。“夫妻之爱并不仅是每周两三次的五分钟的呻吟,不在两腿之间,而是在心里。我只要抱着你就满足了。”(《沉重的肉身》296页)汉嘉果然陷入了情与爱的挣扎,婚姻就这么破损了。“性的需要归属于个体的总体情愫,要抑制它比较容易,一旦性欲成了自在自为的性情,要抑制它的渴求,就相当艰难了。”(《沉重的肉身》296页)在谈及妓女玛丽昂时说道:“卖淫不过是一种个人的感觉偏好、个人的关于美好生活的想象,人民凭什么说这是不道德的呢?”这些也许是性的驱使。在看帕索里尼的电影《萨罗》【3】之前,少男少女的心是炙热的,当然我也一样,可是两个小时的视觉冲击下来,给我留下的却是无尽的悲哀。电影中暴露无遗的裸体,没有任何的遮掩,还有一群人集体吃屎的镜头,割头皮、杀人、鸡奸、乱伦等场面。有人称这是一部不可不看,却不可再看的电影。”
灵魂是叛逆的,这才有了沉重的肉身。灵魂之所以叛逆,是个体生命所想去追求的,想表现自己的生命迹象。读完《沉重的肉身》,并没有过多的去理解其中的理论部分,可能是因为深奥难懂的原因,我只是在每一个故事中去感悟,以叛逆的灵魂来读《沉重的肉身》。
【1】:【中国】刘小枫,《沉重的肉身》,华夏出版社,2015.6;
【2】:【法】雨果著,《悲惨的世界》,中国致公出版社,2013.6
【3】:【中国】呼吸阳光,《银海遐思录——帕索里尼和他的影片萨罗》,2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