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创新,拼音(ChuangXin)缩写为CX,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其起源于拉丁语,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种创新。创新在经济、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举足轻重。
从本质上说,创新是创新思维蓝图的外化、物化、形式化。
诚然,当今时代,社会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人口居多的农村,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很多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优惠政策,信息渠道更加畅通,农民学法用法意识增强,面对一些农民非常关心的事情,农村工作越来越难搞。如果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法,一味地用过去那一套命令式、文件式、强迫式的方法开展工作,势必给工作带来阻力和麻烦。那么,如何创新,拿什么创新。
前不久,在一杂志的封面内页看到这样一副图画。原本植被破坏,荒芜的土山被工人用绿色的染料变成了“绿山”,花去费用近50多万元。对这件事,当事人事先还是想了很多办法,可能也想到了植树造林,然而短时间内见效很慢。可能因为一时心切或者为了应付某种检查而为之。这些都只是猜测。于是尝试了大胆创新,创造出了这样一个工程。现在看来,觉得特别好笑和荒唐。试想,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创新下去,不准将来真会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来。
其实,对这件事笑过之后,冷静思考,不难发现,要创新,是必须有条件的。不能随心所欲,主观而为。
要创新,就必须做大量的调查研究,摸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去伪存真,破旧立新,摸索和探究新的工作方法,创新思路,往往会取得一定成功。要创新,就要解放思想,不受某种特殊环境和因素的束缚与限制。在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要敢说敢做,立说立行,想到就要能够做到。要创新,还必须找出适合事物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办法。李小龙能创造出截拳道,就是他在做了大量的调研后,去掉武术中的花架子,保留了武术的本质属性搏斗,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如何击倒对方。我们开展工作,不是为了给人看,而是为了能够用最好的办法,最短的时间,给群众办最好的实事。
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的竞争。哪个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抢占先机,哪个国家就占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哪个国家就会获得更多全球治理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科技创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战略,强化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发展。在日新月异的全球创新大潮中,我国只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为此,国务院召开相关会议并出台相关政策,旨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相结合,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最根本的一条路就是要靠教育。我们大学生接受着高等教育,学习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富有智慧的一体,是有创造力的一代,是思维活跃的一个集体,我们是未来创新的主力军,担当着责任,我们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的能力和和创新素质的大学生,使自己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创新型高级专业人才,为我们的国家做贡献,报效祖国。
说了这么多,创新是什么,那什么来创新,关键在于当事者用什么心态、什么方法,什么目的去履行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