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生命中都会遇见对自己好和对自己不好的人,人们总是记得那些对自己不好的人,而总是记得那些对自己不好的人。其实,没有任何人是应该对谁好的。收获一份别人的好,要懂得感恩。人生而平等,但总有一些人认为自己处于弱势,所以理所应当的得到别人的额外关照,总有一些人自傲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评别人的种种,还自以为正确无比,其实是令人厌恶。
国庆放假我是十月一号回家的,小长假的人流量可想而知,在去火车站的公交上人满为患。我挨着一个在坐着听歌看小说的中年男人站着,这时候车上有一个老爷爷还是站着的,这个坐着的男人大概是看小说看得太投入了,完全没注意到车上还有老人,这个老爷爷也只是莫不吭声的站着。过了一会儿,有个阿姨实在看不下去了,万分不乐意的拍了拍男人的肩膀,说“给这个老年人让个座好吧”?男人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她的不满,马上拿着自己大包小包的行李站起来,脸上是满满的窘迫。阿姨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满脸得意。看着这个窘迫的男人,不知道为什么我对那个阿姨生出浓烈的厌恶,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错,给老人让座也没错,但当这种行为成为强制的,美德是否变了味?再者说,万一这个男人有自己的不便呢?那男人也因此被车上其他人“刮目相看”。其实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未必是真的,即便是真的,可能也还有背后未知的部分,所以我不太清楚是什么支撑那个阿姨如此理直气壮的叫别人让座。
接下来的场景更是令我大跌眼镜,这个老爷爷要到站了,他就站了起来拿好东西准备下车了,这时我后面有一个看起来大概六十多岁的婆婆,马上走到那个老爷爷的位置坐了下来,重点是老爷爷还没离开座位,他还想再坐一下,一回头就看到位置上已经有人了,只有再站着了。老爷爷下车了,车上还是很多人,很多人都站着,这位婆婆的脸上漏出了狡黠的笑容,为自己抢到位置高兴。我除了无语不知道说什么,就算她不这么“积极”其他站着的年轻人也不会去坐吧,座位终究是她的,那她又为何要这样呢?我不懂。后来车上的人断断续续的下车了,就有好几个空位了,可是站着的人没一个愿意坐下,就算都背包拿箱。坐着的人的眼里透露出了他们的不解,可站着的年轻人们依旧不动声色,只有我们知道,站着大概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首先你是一个人,然后你才是一个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女人。传统美德当然要遵守,但也只能是出于自愿,发自内心,逼迫只能让“美德”变了味。都说现在人心冷漠,我却觉得是看过的人和事多了,人就容易把自己的心锁起来,一来给它设立一个屏障防止它受伤,二来确实是极少东西能够真正打动到它了。这样,人与人的交流总是隔着太多,我们都很难触到别人的心。所以我们都是:推开门,带上最合法的表情,不要看见别人,也藏好自己的心。
我不喜欢这样的世界,我讨厌这样的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