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读《西游记》感

作者:文志春
主要内容     

在我看来,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影响力应该是最大的,它不像《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那么复杂,不似《红楼梦》那般晦涩,因而也更能够被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所接受和喜爱,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我自己。

最初接触《红楼梦》是在电视上,即使后来也翻阅过原著,但也许是当时年龄不够,没有那么充分的想象力,又或是有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总觉得电视翻拍的更精彩一些。被孙悟空的“九九八十一变”迷得神魂颠倒的,一度还是我的终极偶像。最初对《西游记》中的人物解读还是比较浅显的,喜欢降妖魔鬼怪的孙悟空,讨厌好吃懒做、看见美女就丢了魂的、动不动就要放弃西天取经的猪八戒,对一向沉默寡言的沙和尚倒是没什么深刻的印象,喜欢唐僧的正直,但有时候又厌恶他的死板。对于故事情节的套路也是熟悉得很,大多都是些天上神仙们的坐骑偷了它们主人的宝贝下凡,看见唐僧便心起歹念,想吃了他的肉好长生不老。这些妖怪仗着它们偷来的宝贝为所欲为,孙悟空也无可奈何,最后只得上天它们的主人来收了它们。

我个人最喜欢的、觉得最精彩的片段还是《三打白骨精》,白骨精想吃唐僧的肉好长生不老,就找了个孙悟空不在的时候下手,唐僧一向是以慈悲为怀的,因此也是最容易被蒙蔽欺骗的。白骨精化作一个十八岁的妙龄女子来到唐僧面前,用她的花言巧语哄骗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正准备要下手,不巧孙悟空这时化缘回来了,他用火眼金睛认出白骨精举棒便打,不料白骨精狡猾地把假尸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一怒之下就像把孙悟空赶走,在其他两个徒弟的劝说下才作罢,白骨精依旧不死心,可她每次的诡计都被孙悟空识破了,最后被打死了。唐僧以为自己的大徒弟多次杀害无辜,就真的把他赶走了,最后深陷魔爪。其实取经一路上师徒二人产生了许多矛盾和误会,可最终的结果都是重归于好,其实这其中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和谐的因素吧。

后来对《西游记》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它的看法也更加客观,不再只沉迷于人物们的特殊技能。唐僧被认为是恪守宗教信条和封建礼仪、不分是非的迂腐顽固的人,但其实在我看来,这个团体中是需要这样一个人的存在的,他的师父身份对徒弟们也有些压制作用,不然依得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和尚,这个经怕是取不成的。猪八戒的个性也是十分鲜明的,他憨厚淳朴、吃苦耐劳,从不曾对敌人屈服,可他也贪馋好色、敌我难分、嫉妒心强,意志始终不够坚定,他也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小生产者的形象。孙悟空积极乐观、敢于斗争、坚持真理、勇往直前,有了妖魔鬼怪黑暗势力作为对立面,孙悟空才成为人人喜爱的英雄。

“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这是鲁迅对《西游记》的看法,确实,作为中国较早的神魔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西游记》为我们展示了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享受。可世界上也没有完美的事物,它也自然存在一些不足,很明显的就是逻辑矛盾,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是,众神仙都不是他的对手,最后却被如来佛镇压在五指山下几百年,西天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也都打不过了。还存在一些思想和艺术缺陷,例如有后台的妖怪都会被自己的主人带走,并没有接受到什么惩罚;孙悟空都是搬救兵、找菩萨帮忙解决问题;孙悟空最后取到经被封了官,“修成了正果”,并没有反抗到底。

但毕竟还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自然也是有它的过人之处的,语言诙谐有趣、幽默讽刺,描绘形象多角度、多色调,使物性、神行、人性达到了统一。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开拓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的新领域。《红楼梦》还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评结合起来,鲜明生动的表达的作者的爱憎。

《西游记》最深刻的隐喻就是人必须历经艰难困苦才能取得成功,该面临的困难,我们无法逃避;必须经历的人生,我们无法选择,只能一步一步地去走好它。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