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作者:杨澜
主要内容
一.序论

引言:选择读一本书时,必须充分了解当时作者写书时的历史大背景,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大环境,知道所有,才能更深刻的了解这本书。

费孝通,生于1910年11月2日,逝于2005年4月25日,字彝江,江苏吴江人,是我国著名的名族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在1938年在伦敦大学获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多锁知名高校任教,例如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等。

《乡土中国》这本书出版于1947年,这本书是费孝通先生著述中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书中较为全面的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面貌。正如陈雨露教授本人所说:《乡土中国》是讲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代表作,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在2014年第19个世界读书日期间,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陈雨露教授也在中国知名大学校长推荐书单上推荐了《乡土中国》一书。《乡土中国》一书是前现代中国的国情咨询报告,历经37年的风雨,仍以强烈的现实性再次引起人们的思索。书中所提出的“礼治秩序”及其“差序格局”的概念,是以民间传统习俗为基础,进行社会管理,并提升为一系列制度的社会管理模式。它作为治国理政的蓝图,为历代圣贤所推崇。以礼治秩序来概括乡土中国,是认识前现代中国社会国情,切入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重要思路。

二.本论

1.目录:(1)乡土本色(2)文字下乡(3)再论文字下乡(4)差序格局(5)维系着私人的道德(6)家族(7)男女有别(8)礼治秩序(9)无讼(10)无为政治(11)长老统治(12)血缘和地缘(13)名实的分离(14)从欲望到需要

2.内容摘要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的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

个人理解:乡下人在城里人的眼里是愚笨,但是乡下人只是所处的大环境与城里人具有巨大的差距,生活的客观环境不在同一个层次,如果将乡下人和城里人生活环境互换,乡下人和城里人到底谁愚笨,相信也会有一个变化,所以说乡下人愚笨是真的冤枉他们了。

3.本书的学术观点

一是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定位,二是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回顾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是有这样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主张接受西方文化,甚至全盘西化;另一种观点是坚守传统文化的精髓血脉,反对西方文化侵袭。在全球一体化的现实背景下很多人力图创造第三条道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或者说是外来文化的整合,但是也有一股庞大的势力认为文化冲突无可避免。对此,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的观点可以说是第三条道路的有益尝试,他在《重建社会学与人类学经过的回顾与体会》一文中这样解释他对于文化自觉的理解。费孝通先生希冀找到一条能够将中西文化和谐发展的有益道路。

三.评价

1.名人评价: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名著。年出版,这是一本解读农耕文化下中国社会文化形态的书,处处充盈真知灼见。一种沿袭已久的社会文化形态,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轻易随着政权和制度的变化而消失,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很大启示意义。

2.我的理解:无论我们现在标榜自己有多么现代化多么西方化,乡土的东西已经融进了我们的骨血中,是无意识的举动行为就可以体现出来的。我觉得身为一个中国人,需要了解一下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背后所蕴含的乡土文化,因为乡土中国就是你我成长的地方。费孝通先生的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也让我更了解中国。让我正视我们的乡土中国,了解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历史环境。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