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中国,有特别多的习俗和讲究,特别是逢年过节,总是会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习俗,这都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东西,仔细探究探究,总是能在中间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虽然都是中国的习俗,但是每个地方还是会不尽相同。这次社会时间调查的是我的家乡,福建的春节习俗。福建的每个地区都拥有不同的习俗,因此显得更为有趣。
大年初一这一天就有许多讲究。在福州,出门拜年之前,必须先祭天。根据传统这天福州人还要吃一碗太平面——用红糟鸡鸡汤泡的面线,面里还要加两个鸡蛋。闽南: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莆田兴化:至今沿袭着“做大岁”、“贴白额春联”的习俗。宁德:凡年六十以上整岁者皆摆酒席恭请亲友会宴,谓之“做寿”。三明:尤溪人在早餐前要煮生姜红糖茶先吃“甜头”;将乐某村群众还有到水井、溪边争挑第一担水之习俗,叫“考头水”;大田畲族妇女清早要先到河上游“汲新水”,小孩要到竹林里摇竹子,以求“快快长大”。闽西客家:家族聚居的大楼里,先请最有福气的人开大门,说“开门大吉”,走出大门又说“脚踏四方,方方得利”,燃放长挂鞭炮,佳佳打开厨房门,放鞭炮,说好话。
大年初二这一天也是要走亲访友,并且出嫁的女人们还要在这一天回娘家。三明:尤溪畲族人以前有正月初二穿着民族服装到邻近各村向汉族人家“收地租”的习俗(要两块粳米果),收得越多,预示这年运气越好;汉人也乐意给,图个好兆头。宁化畲族人过去年初二还要上山打猎,且须猎有所获,以祈一年好运。闽西客家:这天客家人最重要的是杀一只阉鸡,把鸡血淋在“纸钱”上,谓之“血钱”。早饭后,一家人便穿戴整齐,和家族人一起上坟祭祀祖宗。
大年初三这一天俗称饿鬼日,这一天忌访亲友,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这个说法已经淡化了许多。三明建宁:旧俗初一初二不倒垃圾,初三傍晚将垃圾投入水中或按历书所示方向倒掉,叫做“送穷”。倒了垃圾,拾回几个鹅卵石,放在厅堂土地祠下,谓之“捡元宝”。闽西客家:舞狮、船灯、龙灯、鼓吹、闹锣鼓和“打新年鼓”等游艺活动;送穷,将房里屋内的垃圾、破烂统统送走并付之一炬
大年初四要迎财神,因此福州人都会在家不出门,迎接灶神财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则称破五,前几日的忌讳在初五这一天皆可破,仙游:做大岁。
建宁:送穷,将秽土投入水中。闽西客家:龙岩、漳平称“初五隔开”,客家称“开小正”。开始“祈神”,祈求全年平安发达,烧去悬挂在大门的帘纸,上杭城厢从初五至初十,择日全家团聚饮宴,各食一盘红蛋,以吉利话互勉。各地开圩,人们赶场。
老福州人还有送灯习俗,“送灯”得说“送丁”,因为福州方言灯与丁谐音。因此福州素有元宵送灯的习俗,寓意多子多孙多福。外婆给外孙、外孙女送灯和花面罩也是福州人一个重要习俗。
早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君之前,福州人便开始为新年而忙碌。按福州人传统,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便不杀生,所以正月要食用的肉类就得在这之前准备。家中妇女把杀好的鸡和猪吊在天花板上,等晾干后炖熟,放在瓮内用酒及多种配料腌制。这样一瓮食品,不仅是团圆饭桌上的佳肴,往往还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底。到了除夕,吃团圆饭前,福州人都要先祭祖,在众多祭品中马蹄长在田地里,生命力很强,以马蹄祭祖,有希望祖先保佑有关人家后继有人的含义。福州人的年糕跟本地市场常见的年糕不同,它的大小犹如一个托盘,口味也不一样,所以每年福州会馆都会替会员订制年糕,好让乡亲能品尝到别具福州风味的年糕。
在这些习俗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地方的文化和内涵,这都是需要我们去传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