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吴勇毅教授的《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教材,为我们更进一步理解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以及如何将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了帮助。
《对外汉语教学法》共分为三章,逐步介绍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该如何去传播以及如何教学、教授者应怎样设置课堂结构、教学者应当具备怎样的素养以及语言呢能力的标准等等。该书吸收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研究的成果,侧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教学理念的培养和教师素质的养成,从教学环境、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材、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非预设事件、词汇语法教学、教学案例分析等各个方面全面阐释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的整个教学过程,并且着重论述了作为一名汉语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该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实例展示凸显教学之特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具体事例中,我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这件事有了全方位的认知与更为深刻的理解。此外,在每章后面还配有相应的“思考与任务”,供读者反思与实践。
在了解了具体的对外汉语教学知识时,我觉得我们同时也应该时时关注大的文化趋向与文化环境。近十年来,汉语国际传播发展迅速,而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项产业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传播着一种沟通方式以及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汉语国际传播不仅能够提升国家形象、彰显国家软实力,而且会极大地推动语言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些,我们都可以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身上看到先例。
汉语国际教育在国内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汉语教学、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学师资培养及培训三方面,目前均由主管汉语国际传播的非盈利组织和高校主导。与国内市场相比,汉语国际教育的海外汉语市场规模更大、学习者数量更多,且发展更迅速。各国政府和高校的大力合作下产生的机构以及孔子学院组成了海外汉语教育市场的主体。汉语国际传播产业的主要产品是汉语言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都属于一般性商品,而现在汉语国际传播也主要由非产业化发展方式为主、产业化发展为辅。我们的资源十分丰富,但与市场的联系却不紧密,也导致了汉语教育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学习者需求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我们作为一名励志成为汉语国际教育者的学生应当把握好时代的现状和市场的需求。明确汉语国际传播发展模式,借鉴外国语言传播模式的成功经验,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汉语国际化传播的发展。其次根据汉语国际传播的产品属性,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目标来整合、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设置课堂。另外,便是转变目前汉语国际传播的单一途径,向其它国际学习,通过美食、旅游、电影、服饰等等多个方面来达到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效果。当然,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不断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争取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