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粽香寄思情
新一年的端午节正迈着它到来的脚步。节日的初衷或是为了纪念,或是为了庆祝,又或是为了相聚等等。于我,我对节日的回忆与憧憬是一桌美食。
“丹丹,快起床啦!我们要包粽子咯!来不来呀?”奶奶用沙哑而不在清脆的声音温柔地唤着我。我一听到“包粽子”这三个字便从床上兴奋地弹了起来,迅速地穿好衣服并奔向院子里。奶奶看着我随意翻翘的头发和粘着眼屎的脸便哈哈大笑地嘲笑道:“哎呀!这是哪个美女哦?头发不梳、脸不洗的。”虽在“讽刺”着我,但她的爱意却顺着眼角的皱纹淌下来,轻轻地、缓缓地、静静地。我嘟起小嘴说:“哼,我就是你家里的美女啊!”话毕,我踩着会发出小喇叭声音的凉鞋跑进浴室刷牙、洗脸。“小心别摔倒哦!洗好脸出来帮奶奶包粽子哦!”“嗯,马上,奶奶要等我哦!”。
“手手洗干净了没?”“嗯,洗干净了哟!”我伸出双手上下翻转着给奶奶检查。奶奶拍拍我的头说“好!真乖。”我呲着嘴嘻嘻地笑着。奶奶端来一个装着清水的盆子和一个装满粽叶的篮子说:“丹丹,能不能帮奶奶把这些粽叶洗干净呢?等下我们就可以用它们来包粽子了。”“我当然要帮奶奶啦!”我一边回答着,一边肯定地点头。我拿起一片粽叶把它放在水盆里,仿佛一叶扁舟在溪上荡漾,青翠欲滴的叶在纯净的手中竟显得如此曼妙,还伴着淡淡清香。我小心翼翼地清洗着,生怕哪儿没洗干净。奶奶在我旁边淘洗着糯米,她臃肿而干枯的双水伸进盆子中,有力地揉搓着米,发出“哧哧”的响声。我瞬时间便被吸引了,小手也凑近去掺和。奶奶抓起我的手,边拍打着粘在我手上的米粒说:“丹丹不洗米,米很调皮,要跑到地上去,脏了就浪费了,让奶奶抓它们,好不好?你不是说要帮奶奶洗粽叶吗?你还没完成哦!”我沉着小脸,眼睛骨碌骨碌地转动着,琢磨了好一会儿,说:“好,那你要抓住它们哦!”奶奶满意地说着:“好,奶奶肯定管好它们。”就这样,我们各自做着各自的准备工作。“丹丹真乖,帮奶奶把粽叶洗得好干净呢!你付出了劳动,等下要多吃几个。’奶奶从小板凳上起来,缓了口气说道。“嗯,我要吃十个!”我威风堂堂地说道。“你是眼睛大,肚皮小。”奶奶哈哈地笑着。
奶奶把粽叶、糯米和蜜枣整齐地摆放在桌上,便开始包粽子。她一手拿起两片粽叶,将它们错开折叠,她的双手稍稍一变动,两片粽叶变成了漏斗的形状。随后,她用右手抓起一小把米,不多不少地,正好填满“小漏斗”的一半,之后放入两颗蜜枣,再抓一把米填满漏口,最后用粽叶把漏斗包实,裹紧。“给奶奶第一根线!”我迅速地递出一根细线,奶奶熟练地把粽子拴好。这样,便完成了端午的第一个粽子。我在一旁兴奋地直拍手,“哇,奶奶好棒哦!”奶奶听后欣喜地笑着说:“你想不想包呀?”“想!想!想!”我兴奋地大叫着。
我拿起两片粽叶,折来折去半天也没折出小漏斗来,折出来的也是漏米的。奶奶让我尝试了一会儿后便上来帮忙了,她粗糙的双手叠放在我的双手上,常年务农而产生的老茧有一种刺刺的扎人感。我们共同折出小漏斗后,我又在她的指导下抓米、放枣、绑线,总算是完成了第二个粽子。我们一直忙活着,最终做了一大锅的粽子。奶奶将这些粽子一下倒入锅中,我站在灶台边上,闻着木柴燃烧与糯米散发的阵阵清香。与此同时,奶奶又将一大碗红糖放入锅中,并倒入适量的水,开始不停地搅拌,熬出粘稠而顺滑的糖稀,空气中更添了甜蜜。
清香四溢的粽子终于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个粽子,结果因为太烫而不得不立刻丢回盘子里。奶奶在一旁被我这猴急的模样逗得大笑着,她将粽子放在凉水里冷却了一会儿,又迅速地剥开粽皮,光泽透亮的粽子散发着腾腾热气,再浇上浓浓的红糖糖稀,可谓是绝配。我一口咬下去,嘴巴里满是软糯与幸福,我和奶奶相视笑着。
这段记忆中的端午是我与奶奶度过的最后一个端午,这天的场景我都记忆犹新。奶奶是个朴实敦厚而勤劳能干的女人。她用温柔与爱培育着我,她没念过什么书却懂得做人之道,她不富裕却总给我最好的。她如故乡门前的小溪,温婉、平静地抚摸着我,又挟裹着小石子,鞭策着我要有始有终、要付出......
悠悠粽香又将从家家户户传出,我的思情也随之飘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