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今天和朋友去看了期待已久的电影—《摔跤吧!爸爸》,电影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看过阿米尔.汗电影的人以及对他有一些了解的人都能感受到他对电影事业的无比热爱,而他的敬业精神也是广为人知的。而他为了演好剧中人物的体态变化,在短时间内拼命增肥又健身恢复,他为这部电影所做出的努力和付出都更增加了观众对它的喜爱。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但却因生活所迫放弃了摔跤梦想但却将女儿培养成了国际摔跤冠军的故事,最终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也是千万印度女性的梦想。整个故事充满了爱、梦想、坚持、迟疑与顽强。
影片中触动我的地方有很多:姐妹俩在面临父亲魔鬼般训练时的最初的不解、埋怨甚至反抗,但在明白了父亲的一片苦心后的转变。父亲将她们当作自己真正的孩子,真正为她们着想。他不想让她们和其他女孩一样整日有干不完的家务活,在十多岁的年纪便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从此相夫教子、度过余生。她们不再畏惧五点起床训练的噩梦,不再畏惧其他村民嘲讽的话语和轻蔑的目光,她们开始追寻梦想。姐姐更是一路迅速成长拿到了国家级冠军而进入了国家体育学校,接受“新教练”的训练。姐姐开始抛弃了父亲教给她的那些本领,而学习新的技巧,有了松懈感,甚至对父亲的教学产生怀疑。在一个黄昏,她用新学的“技巧”打败了父亲。看到这里时,我真的被深深地触动到了,父亲艰难地从地上爬起,脸上拂着泥沙,在夕阳中灿烂而失落。新的技巧真的能够打败那些日夜苦练、积累而成的本领吗?那一刻,我甚至对姐姐有些生气,也有些丧失信心。
然而在后来的一系列比赛中,姐姐接连失利,她的那些技巧根本无法取胜。最终她鼓起勇气与爸爸交流,而爸爸丝毫没有责怪她,而是即刻动身去往学校旁边租房,指导姐姐。在教练的挑拨下,爸爸被禁止入校看女儿。爸爸便在图书室一遍遍地放映女儿比赛的视频并做出分析,再打电话给女儿指导。我看见的是一个或有些许固执但却深爱女儿、摔跤事业和国家的那样一个严父形象与慈父形象并存的父亲。最终姐姐战胜了众多劲敌,为印度拿下了第一枚女子摔跤比赛的冠军奖牌。
述说这个故事的过程也许是轻松的,但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的心是波澜起伏的。我跟着其中人物怀疑过、坚持过、感动过,这次比赛的意义远不只是竞技上的获胜而已。正如影片所说,她的比赛不止是为了她一个人,而是为了所有不被看好的印度女性。而她的成功也不只是自己的成功,她会让所有的女孩看到另一种生命的可能性:她们同样可以为自己而活,为梦想而活。
整部影片的总基调是温情而励志的,但它所传达的却是一种力量与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