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主要内容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名士言行的轶事笔记。“所写之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真;所记之事,则大多出于‘传说’”。既为小说,也可谓历史,因其不拘于类别,有趣闻真事便记录下来,于是便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十分奇异。《世说新语》按门类编排,共三十六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物的品评,另一方面是清谈。这两方面的体现者便是东汉末年和魏晋时期的名士。

东汉末年,东汉士人企图以“德”救国的努力失败后,名士的心态经历了由为公到为私的转变,即“个体意识的觉醒”,而对家族、家庭成员的关注是这种转变的过渡。在这样的背景下,名士逐渐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的言行思想都为人敬仰,于是在他们周围就会聚集着许多门生、宾客及随从等。在当时的社会拥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这些名士声望一旦为社会所肯定,他们自己及身边的同姓血脉就会慢慢汇聚成宗族势力,成为左右经济、政治及军事的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最终形成了“名门”和“望族”。如在《世说新语·规箴》篇中“孙皓问丞相陆凯‘卿一宗在朝者有几人?’陆答曰‘二相、五侯、将军十人’。陆凯为陆逊之子,东吴四大姓之一,是累世公卿、钟鸣鼎食之家。由此可见,这些士族在几代人的权势和财富的积淀下,加之“九品中正制”的推行更从法律上肯定了他们的特权地位,慢慢地在仕途上便形成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畸形社会形态。而大士族之间,自矜门第,就有高下之分。更不要说士族与庶族之间那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了。

魏晋时期是一个有悖于常理的时期,打破了旧传统和旧秩序。在今人看来那些荒诞不经、不可理喻的行为,却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和社会根源,不能断章取义的解释它。任性放诞是名士风度的重要表现。魏晋名士如“竹林七贤”的任诞,只是一种行为,显露的是内心矛盾的世界,是对守礼法、趋势力行为的鄙弃。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提到:“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与反对礼教”。而标榜名士行为的风尚也渗透到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无名小卒的社会各个阶层,在经过当时的贵族子弟纷纷模仿其外在表现出来的不羁行为后,结果却演变成一种傲慢无礼、放荡纵欲的社会风气。

而魏晋时期又是一个战乱频繁,政治黑暗的时代。朝夕之间,士人首当其冲的被迫害。许多名士如嵇康、弥衡、陆机等都是政治斗争下的牺牲品。由此在这样的政治高压下,他们佯狂疏放,对现实留以玩弄的态度:他们有的性格分裂、脾气暴躁,整天饮酒,醉生梦死,挥霍着时光。有些人却以“隐逸”来逃避现实,但其目的与表现却是不同的,有的人是为保全自身自为不与统治者合作;有的人是仕途失意寻求其他出路;有的人是厌倦生活只为在山水之中寄托情;有的人是一时风雅只为沽名钓誉……

《世说新语》中共分三十六门,每篇中故事与记叙主题都有所不同:例如“惑溺”篇记叙了男女之间的故事,抒发的是真情;“仇隙”篇却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仇恨,在名利、财富、地位等方面的竞争较量,反应了魏晋时期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汰侈”篇写的是大士族之间的挥霍与攀比生活的描写;“忿狷”则是写人的急躁发狂,个性脾气的一面……反而,这些篇目的描写为我们具体描绘了当时的魏晋人性格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一面,个个都有各自的特点,有好有坏,却充满了烟火气息留下了真性情。

小时候,对《世说新语》此书还没有具体的概念时,其实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从此书取出的留在小学课本上的一些小故事和成语,例如管宁割席、曹操望梅止渴、曹植七步成诗、谢道韫“咏絮才”……而后来刚开始阅读这本书是注译本,由此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那些在诗坛及文学史上有名的名士们,他们也不是供在祭坛上的人物,而是有烟火气息的栩栩如生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小脾气,性格上也有很多的毛病。到了现在重读一遍,发现其实无论是什么人都不要单单的领出来去了解他,更多的是设身处地于那个时代的背景和思想去理解他。更多的现在看,最有体会的是一个人因为社会身份的不同带来的反差感。在《世说新语·任诞》篇中阮籍、嵇康作为“竹林七贤”中最著名的人物,却不愿意子嗣与其同类。阮籍婉言拒绝了儿子希翼追随父亲旷达放任的要求。稽康死前在狱中写下《家诫》,小心谨慎,多方告诫。后来秸邵成了卫护晋惠帝而亡合乎儒家规范的大忠臣,阮浑则成了滴酒不沾的官吏。行为放诞的士人群体在那个时代或许不是真正的放诞不羁的,而是用这样的外衣来保护自己,保全家族,求得乱世的平安。而在当家族利益与个人心中的自由追求相矛盾时,魏晋时期的人首选家族利益,这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士族大家族比拼的年代,个人没办法进行其余的选择,更多的只能是对现实的屈服。嵇康作为自己时,对待司马昭、钟会这些人的征辟与拜访,会采取躲避与冷待;而好友山涛的举荐做官时则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为官;被迫害后也慨然赴死只留一曲绝唱《广陵散》。而在作为父亲这一角色时,把儿子托付给了那个他曾经与之绝交的山涛,并对儿子说:“巨源在,汝不孤矣。”只为保得与乱世中的平安。

看《世说新语》,始知魏晋风骨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也知魏晋风骨不如想象中那般单薄。魏晋风骨不是一个人的风骨,名士风流也不是一个人的风流。正因为当时人物,善恶臧否,嬉笑怒骂,有汰侈就有俭啬,有德行也有仇隙,因此才成就了魏晋风度。魏晋风度,其实也不过是世间万象、人生百态。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