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主要内容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是钱穆先生将其于1952年3、4月间接受何敬之先生之邀所作的关于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五篇讲演的演讲记录整理增补而成的一部书籍。该书以极短之篇幅,极其简练的文笔,高度俯瞰中国历史,以精巧的架构,将汉、唐、宋、明、清五代之历史进行梳理,详细的叙述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并阐述了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

本书除去前言和最后的结论,将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各成一章,总共分了五讲。钱穆先生将政治分为人事和制度两个方面来把握,本书分析的重点是制度,由于这两个方面本身也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因而也不可能只是单纯地讲制度,同时对人事也自然有所涉及。本书中将制度分作四个范围来讲,首先是政府的组织,即政府职权的分配,钱先生认为借讲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政府职权分配之演变,便可认识中国传统政治之大趋势以及其内在趋向;第二范围讲考试和选举,因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历代政治上规定着哪种人才可加入政府,一国的政府,究竟该交付与哪些人。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和选举两项制度,其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第三范围讲中国历代政府的赋税和经济制度;第四范围是讲国防和兵役制度。本书的编成,便是按着汉唐宋明清的顺序,对各个朝代就这四个范围和方面来分析其制度的得失。政府职权分配,决定着政府运作的根本模式和权力分配,决定着行政运作是否合理,各项权力是否有相互制约的功用;而考试选举制度,决定了政府管理者的人员构成和人员资格,决定了什么人可以来管理政府,参与政治,决定国家的走向。

在五个朝代中,我认为钱先生重点讲了汉唐和明代。讲汉唐是讲中华盛世,因而加重了对其政治制度的分析。汉唐其实是开了中国传统政治和政府的先河,并且这个先河完全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种种优点和用心良苦,读来不禁深为古人叹服。宋代基本是沿袭唐代,甚少建树,反而颇多过失。钱先生对这些过失的分析也并非全盘否定,而是结合当时客观情况,同情地理解,尤其对宋代武功之衰,也能客观地分析其缘由,而不是概而批之。明代论之甚详,一则明代夹于元清之间,地位特殊;二则清代制度多因袭明代,述明则及清;三则明代是中国政治制度走向专制和黑暗的发端,把握了明代,就是对中国政治走势的把握。虽然对于清代的分析以批判为主,但钱穆先生在这里区分了制度和法术之别。制度是出于公的,在公的用心下的一些度量和分寸是制度;而法术是出于私的,因此没有一定恰好的节限。清代全无制度,他所有的制度,都是照搬着明代再加上自己许多的私心的。

而一个制度,绝不会有绝对的有利无弊,或者是有弊无利的。所谓利弊指的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造成的利弊而判定的。例如隋唐时期的科举选官制,做官开始不需要地方长官察举,不需要中央九品中正评定,只需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的考试即可。这一制度扩大了选官范围,有利于下层庶族地主参与政治,也基本可以使有才之士脱颖而出,提高统治阶级的素质,大体上说比以前是进步的。但是到明清时期,随着皇权的加强,其逐渐演变皇帝控制社会思想的得力工具,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学术丧失活力。但这却不是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时代发展的使然。

开始时,也并不是政府存心要愚民毁丧人才的,目的还是在录取真人才。然而人才终于为此而消磨了。现在只骂创始此制的人存心不良,怀有极大的恶意,其实此制度也不是某一时某一人所创始的。而且纵使存心公正善良的人,其所创制度,也可有偏弊和流害。我们这样想,才能对政治制度有深一层之研讨与警惕。

对待历史,绝不能武断。因事情太复杂,利弊得失,历久始见,都摆开在历史上。读史明史,才可知道里面有很多的问题。一切事不是痛痛快快一句话讲得完。历史终是客观事实,历史没有不对的,不对的是在我们不注重历史,不把历史作参考。

在看待某一件事时,多思考当事人所处的环境、所受的约束、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也就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反省,多一些客观的评价,最终以史为鉴,以他人为鉴,对当前、对未来,做更好的把握。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