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归来兮话端午
一只青鸟掠过遥远的天际,淡白的弧度,经过一处岸芷汀兰,又见它处艾草和菖蒲在微风中摇曳药香。阳光在水中泛起粼粼光影,锣鼓催开了竞相横渡的龙舟,汨罗江上过境千帆,壮观的端阳画卷氤氲着碧水长天。当云烟消散,前朝旧事都已沉寂,仰望苍穹,却有一个璀璨若星的灵魂,在寂寥的天空中深深地划下一道千古不散的印痕。
历史的风烟在时空的流转里渐渐淡去,然而有许多的传统风俗依然遗留下深刻的足迹。关于端午,既有着在历史典籍中的详细记载,也有着在人们口耳相传中寄托对先人的缅怀。“端午”之名,最早见于晋朝人周处的《风土记》,然其源头可上溯到秦汉甚至更古老的时代。端午风俗在魏晋南北朝基本成形之后,不断流行传播,唐宋之际终成一种全国性民俗节日。既为止恶驱邪、除毒防疫,更为对先人的缅怀尊崇。
从秭归的乐平里启程,自汨罗江畔过,以离骚留忠骨,用放逐天涯的脚步,吾将上下而求索,丈量屈原一生的坎坷命运。
魂归来兮,却也不能再看上一眼昨日的故土。只有留在江畔的柳荫花坞记住了那伏身江水的清魂。当身系故国水淹全身时,是否你还回眸,对楚国百姓留下难舍的牵念。当你看见如今的太平盛世,看见黎民百姓在端午佳节将你寄怀,是否会感到由衷的欣慰?那汨罗江水间如流的龙舟,那户户百姓门檐上高挂的艾草,那乌衣长巷飘散的粽子清香,那街闾酒肆里弥漫的雄黄酒香,都是为了祭奠你一腔热枕的忠魂。
魂归来兮,在端午佳节,邀你对饮。几盏雄黄酒,一杯浇向楚国大地,一杯浇向天下苍生,一杯浇向汨罗江畔。问天问地问鬼神,满怀悲愤终成绝响。“冤骨销寒渚,忠魂失旧乡。空余楚辞在,犹与日争光。”你的正气长虹,贯穿古今。
曾经烽烟四起的年代已经远去,那个携芳载佩、行吟泽畔的身影又去向何方?虎踞龙盘也好,老木寒云也罢,繁荣与昌盛是中华民族常青的主题,厚重与苍凉也只是历史长河发展的过程。在这传统的端午佳节,宜用陈酒佳酿祭奠屈子遗世的忠魂,寄托牵挂哀思。
许多年后,在艾草菖蒲遍地的山野上,百舸龙舟停泊的江岸,可还有一只展翅欲飞的青鸟,带着不死的魂魄,穿过汨罗江岸,穿过岁月年华,让悲壮与苍凉舞尽青山黛色、舞尽明月霞光。
魂归来兮,曾经的金戈铁马、朝堂斗争已落在时光的深处,连同当年的帝王霸业也都烟消云散。那些沧桑的过往,那些历史的伤痕,也许都会被时间所抚平痕迹。可那份壮志豪情,那份永恒的爱国情怀,会在磅礴的大好河山中与屈原的国家情怀永远留存。
魂归来兮,声铮铮,谁能懂?世人皆浊我独清。风瑟瑟,雨纷纷,慨然赴死,千古共豪情,生死苍茫不自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