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不同的伦理之下,我们的肉身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沉重感,而在现代伦理下的这种负重感甚至或使我们沉沦于伦理的洪流中。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在不同的伦理下追求个体生命的意义,我们该如何在这些看似种种对立的关系中做出个体的选择,以达到追求幸福的目标。
内容概述:
《沉重的肉身》是刘小枫的随笔,全书共分为八章,包括《丹东与妓女》、《牛虻和他的父亲、情人和她的情人》、《沉重的肉身》、《性感死感歌声》、《永不消散的生存雾霭的小路》、《一片秋天枯叶的湿润静脉》、《爱的碎片的惊鸿一瞥》、《艰难的自由伦理》。书中所谓的现代性伦理指的是人民伦理和个体自由伦理。时下人们正身不由己地从人民伦理中脱身出来,转向个体自由伦理。作者围绕中欧两位当代作家的叙事,来探讨不同的个体自由伦理,以清新流畅的文笔解读了一批现代作家的经典之作,并通过复叙事使一个个沉淀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伦理问题真正成了问题,使读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些看似陈旧的却是每个个体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在作者对这些故事的复叙中,我们或从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或找到另一种看待自身问题的角度。
理论与方法:
阅读、整理、思考、总结
扩展讨论:
现代的叙事伦理有两种: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在前者下,关于个体生命的叙事呢喃看起来是围绕个人命运,但实则却让民族、国家、历史目的变得比个人命运更为重要。它的教化是动员、是规范个人的生命感觉。后者是个人生命的叹息和想象,是某一个人活过的生命痕印或经历的人生变故。它的教化是抱慰、是伸展个人的生命感觉。在现代,我们要遵循人民伦理所蕴含的一般法则和道德原则。但复杂的是理性伦理关注的是普遍情况,可真实的伦理问题却是在一个个特殊状况中出现的,而每个人都在依据自己的心性来编织自己的故事。所以,在故事过程中,我们难免会产生肉身的沉重感。
在关于情感方面,“十字路口上的赫拉克勒斯”的故事在现今看来仍旧是一个自主选择题。其中的两个女人一个是代表“肉体的爱欲”的卡吉娅,另一个是代表“美德”的阿蕾特。在这一选择之中,两者其实都代表着一种幸福,但两者的性质不同:邪恶的幸福感觉是清逸的,美好的幸福感觉是沉重。在以往,我们在大家既定的道德选择洪潮下,主动或被动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选择了道德所承认的答案,而试图忽略肉身的享乐需求。而如今,人们开始正视并承认享受肉欲的想法,甚至过度强调它而忽视了也存在于心中的道德需求。在没有了站在制高点给出的“建议下”,部分人会陷入泥潭。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抉择呢?
而关于“影子的热情和身体的单薄”中薇娥丽卡的个体热情是唱歌,而她却没有足够承担这份灵魂所选择的价值偏好的身体,她常常在唱歌时感到中气不足和心脏的沉重。着眼于我们个体身上看,个体化的价值偏向需要通过恰当的身体才能实现。可肉体绝非必然就能被灵魂的选择而训练出来,所以我们常在这种巨大的矛盾中感到苦痛和沉重,那我们追寻我们所说的梦想到底有没有意义?既然要达成这两者的一致是种偶然选择,那我们拼命地去改变自己的肉体来迎合个体热情是不是在徒增自己的在世负担呢?
在我们编织个体故事的这一生中存在着许多相悖的矛盾,这些话题看起来是老生常谈了,但却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来。但其实,当我们抛开这些问题时,不难发现它们的终极探求都是关于“幸福”一词。尽管我们在种种矛盾时都感到肉身的沉重,但我们仍旧竭力去完善自己的思考,通过各种努力来改变自己的肉体,以期望自己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达到灵魂愉悦与肉身适然的统一状态。这便是我们想要追求幸福的愿望
作者在该书中多描述人物们依据个体的生命感觉来判断实则十分复杂的伦理问题。但,个体生命对于幸福感追求一定是在一定的社交网络中进行的,所以,我们无可避免地要处在人民民主伦理之下,必然要受到社会的约规。但我们无需将其视为一种对个体性的束缚,因为我们在追求个体幸福感时,实则包含了对他人以及对社会的期许。我们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承认、呵护等等,我们希望受到社会的认可、赞扬等等,即个人能在社会里发挥自身的价值。这让我们感到幸福与满足。所以自然而然地,我们自觉地遵循社会伦理。人民伦理和个体伦理的主体都是我们自身,我们只有不断地寻找这两者之间的路径,方能寻求到个体的幸福感。
评价:
1.从内容上看,作者采取了复叙事的方式来重新解读作家的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视角。并且通过对故事角色性格与心理的分析来提出对人生的、对人性的、对伦理选择的思考。使读者在旧故事中、旧问题中产生新的认知。
2.从语言上看,作者的语言风格清新、简明、蕴含深意。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文字非常流畅,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的修饰,而像是与一位长者平等地对话。在富有逻辑性的文字间,我的思考跟着作者的脚步一步步深入,一步步扩展。
3.从选材来看,作者选用的故事以及人物都十分具有典型性和探讨性。书中所选的大部分材料我在以前都有读过或了解过,但在阅读完本书之后,在我对人物的熟悉感上又增加了一层新鲜感,使我产生再次阅读的兴趣。
结语:
以往在阅读关于哲学类的书籍时,我常常因不得丁点要领而放弃,但在阅读《沉重的肉身》时却能全身心地投入地去阅读。因为作者不是空泛地抛出问题或者观点,而是在复述中带着读者一起反思,刷新对旧问题的认知与思考。所以,这次阅读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增长,也是阅读范围的扩大和阅读心理的改正。
参考文献:
1.探求幸福-刘小枫《沉重的肉身》解读史梦琳河南文学大学院河南,开封
2.沉沦抑或沉淀:现代伦理之反思纪墨海西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甘肃,兰州
3.我们为什么要叩问幸福袁跃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