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了李斯的一生后,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的话,那么我会用“复杂性”这个词来描述。因为无论是李斯的性格特点,还是其一生的功过都可以用复杂来形容。
所以我将这种复杂性划分为以下三方面:1果敢与多虑2独行与迎合3成就与悲剧。
1果敢与多虑:
李斯的“果敢”首先表现在其政治谋略上,他向荀子学习了帝王之术,却果敢地运用法家思想来辅佐秦王治理国家;他提出离间各国君臣之计,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并在秦王意欲逐客时即时进谏使自己更受到秦王的赏识等等。这些进言与策略毫无争议地为秦国的壮大以及其统一天下的过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从李斯对于时势的审查与判断以及他的进言、谋划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他的锐意。而他也有多虑、犹豫的时候。我们知道李斯所提出的“仓鼠哲学”,他以鼠喻人,认为人格不是问题,富贵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非常在意自己的安全感,当他达到巅峰状态时他意识到了无可避免的“物极则衰”这一常态,所以他十分害怕自己主动停下或是被迫停下拼搏,从而失去了安全感。他不再锋芒毕露,也不再事事激进,以此来拖延其“衰”到来的时刻。在他谈论客的位置时,我们还可以感受到李斯性格中的胆怯,他将人同“物”相比,已然暗示了心中的自卑与不安,他强调的是自身的有用之处和事功的价值,而忽视人这个个体的价值。所以他之后的担忧与迎合也是有其必然性的。
2独行与迎合:
李斯的“独行”表现在:他抛去注重人格、重视价值人伦的传统礼教,认为那些所有的社会价值都是没有意义的,而去争取功名和富贵,认为这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他提出“焚书坑儒”实则也是在客观上否认除“事功”之外的多种社会价值形态、是非观念,欲将其他思想流派都铲除,而将思想限定在一个框架之内。而“迎合”其实也表现在他“独行”的另一面,他为了改变自身处境采用“改其它而去迎帝王”的帝王之术,这使他能够从一个郡小吏官步步上升,最终深受秦王器重并成为丞相。而在秦王死后,与其说是他遭到赵高的胁迫而与之合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他还不如说在面临这个抉择时是因为他的懦弱。李斯的精明与政治才略可谓不输他人的,但他就这样被赵高轻易说服了,可见李斯在面对该事件时,希望寻求一个能够保证自己权势和财富的方式,那么即是立胡亥即为。而在胡亥即位后,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都可见其故作迎合以保自身。
3成就与悲剧:
李斯的一生有许多杰出的成就,且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我们都知道李斯是秦始皇的一把手,无论是在秦朝建立还是秦王经略天下的过程中,他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李斯提出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巩固了秦朝的统治,且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李斯将小篆定为统一书体,又采用隶书作为官方正体文字,不仅促进了文化发展而且篆书、隶书作为书法艺术也深受后人喜爱;此外,李斯统一了度量衡并规定进制,这在促进商业发展的同时还在接下来的几千年历史中沿用;其次,李斯统一货币并且严格控制货币的状貌和生产被认为是经济史上的创举,而当时他主持铸造的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也因其有点而沿用到清朝末年......李斯的成就足以展现他过人的智慧与谋略,但他最终却以被施以腰斩的方式告终,可见其悲剧性。他早年看见粮仓的老鼠与厕中老鼠的不同得出:人过得好不好要看他处于什么位置,而人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他能不能为自己找到有利位置的结论。“仓鼠哲学”实现目标的方式就是机会主义。而机会主义者注定失败这一悲剧性结论在李斯身上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其次在劝诫秦王不要逐客的时候,他的谏言反映出了李斯非常没有安全感,他知道自己始终是“客”,若哪天秦王不再赏识自己或不再重用自己时,他仍然无法完成由卑贱转化为富贵的目标。李斯作为一个投机主义者内心充满自卑与不安全感以及抛开个人尊严去追求功利而悲惨收场的一生实则非常具有悲剧性,与他的辉煌反差巨大。
对李斯的“好坏评判与功过孰大”的争议一直很大,因为他本就是一个复杂的人,而他的生平事迹也十分具有复杂性。所谓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描述李斯和其一生的话,我会用“复杂”一词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