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那部书使你读了沉醉其中,受益良多。那么三国演义则是这里面的佼佼者。读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仿佛亲眼见证了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纷争局面。读《三国演义》,通古今之变,大概也就是如此。
若要问谁给我留下了最深刻印象,那么我觉得必定是曹操。曹操是一世枭雄,以奸诈著称。他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东吴和蜀国形成天下三分局面,这才有了三国乱世的开始。曹操也在文学上颇有建树,史上有名的望梅止渴就源于此。他的《赤壁赋》和《观沧海》诗集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我而言,曹操无疑是一个政治,军事,文学都擅长的良主,他是当之无愧的三国英雄。
同一时间,也出现了一个号称文曲星下凡的大智人物,他就是诸葛亮。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他曾创作“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又做成“木牛流马”,使军事运输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还推演兵法,创作出了后世流传“八阵图”。他谋之的草船借箭和火烧赤壁无一不是后世人们侃侃而谈的话题。他的《出师表》读了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感叹诸葛亮的忠贞与无私。诸葛亮为蜀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刘备病死,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心一意辅助幼主刘禅。他既为人师,又为人父,蜀国的重担仿佛只落在他一人之肩,直到最后病死在五丈原。但是他的形象就像那七星灯一样,永世流传。为后世文人和谋略家所景仰。而他所说的“静以修身”,“学需静也”。也为我们学习提供了好的思想。
说了魏蜀,若论东吴,则必谈周瑜,周瑜可以说是个多重性格的人物。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的使周瑜鞭策黄老将军,两人互相配合,倒是成了后世佳话。但周瑜聪明睿智,又怎么会允许有诸葛亮这样的智多星存在呢,因此两人之间可以说是矛盾重重,以至于在后来诸葛亮故意气周瑜,他死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可见周瑜内心的傲气与不干。但是他为人也是十分宽宏的,只有自视年长,常常羞辱他的程普与他不和,然而周瑜兵部在意,每次都是大方宽容待之。后来连程普都敬佩的说,与公瑾交谈,不觉心醉。由此可见周瑜的人格魅力。
《三国演义》在我看来,它成功地描绘出了三国时期人性的精彩和莫测。或忠勇,或智敏;或奸诈,或暴虐。读三国,使人成长,使人思考,使人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