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科生看《时间简史》,有点吃力,有点深奥,但能坚持下去,是因为书中总有闪光点激发脑海思维。记得高一时英语课本第一章的主文就是描写霍金的,其中有一段“inorderto...Ineed,inorderto...Ineed”,当时英语老师要求我们背诵,这让inorderto这个短语到现在都让我印象深刻。翻开《时间简史》,果不其然,其中一段就是当年苦苦背诵的句子。
霍金长期做轮椅,但感悟超乎常人的敏锐。抽象深奥的物理学天文学,他会拿普遍的事物作为类比。比如,他在解释时空是由于在它中间的质量和能量的分布而变弯曲或“翘曲”的时候,他引入了飞机飞行时的画面,飞机在飞时沿着两点间的直线飞,这是二者最短的距离,而俯瞰变成三维空间,这其实是一个环形圈运动。大量形象化的比喻,用日常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来解释深奥抽象的物理概念,这大概就是他让科学著作变得普通人可读的原因之一。本书读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一、关于虚时间的大胆构想。虚时间下的宇宙事实上可能已经出离了实时间下的世界,亦即从生死相进入了涅槃相。但离开实相仍有一步之遥,那就是必须摆脱虚实的二元对立,方能进入真正无余涅槃。
二、在虚时间里的宇宙,其特质是:有限而无界。在实时间里的宇宙,其特质是:时空会遇到奇点的界限。从虚时间角度看,宇宙既不被创生,也不被消灭,它自给自足。人类是妄想颠倒的,虚时间才是真正的实时间,而我们认为的实时间是我们子虚乌有的概念而已。
三、关于时间箭头的分析,他指出人类的时间箭头方向感缘起于三方面:热力学无序度(即熵)的增加箭头、心理学(过去、现在、未来)的箭头和宇宙膨胀增加箭头,而三者同向,形成了我们的时间概念。如果我们改变上述先入为主的心念,时间的正反流动是随时可起的,时空旅行完全有可能。
四、量子理论引导出了人存理论,就是人类为何会生存在这个看似有序的宇宙,并不是宇宙偶然性地创生了我们,而是我们观测到了宇宙,所以我们才存在其间。也就是说,由于“我”的存在,被观测到的宇宙才会存在;反之,那些未被观测到的宇宙当中,没有“我”的存在。
在结论中,霍金说:“人类在苦苦寻问:宇宙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在其中的位置如何,以及宇宙和我们从何而来?宇宙为何是这个样子?”,他同样十分逻辑的思考到:“在建造宇宙时上帝有多少选择性?而在虚时间下宇宙有限但无界理论面前,上帝仍有选择何种定律的自由,那么上帝又是谁创造了他?”自19世纪以来,科学变得过于专业化和数学化,哲学家把他们的质疑范围缩小到仅仅是语言分析,也许霍金比较了解西方宗教,尚未认识东方宗教。其实,科学和禅定一样,只是一种实证真理的方法,区别是前者比较数学化,后者比较灵性化,也许霍金等人也该试试用禅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