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劳动——无形的教育,有形的改变

作者:曾凤姿
主要内容     

《劳动——无形的教育,有形的改变》

我国教育方针一贯主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当下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在教育的五个维度中,劳动教育都大有越来越淡化之势.究其原因,对于学校层面,唯分数至上的教育观,让学校为分数而战,老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凡是考试要考的,老师就教,学生就学,凡是对分数有可能带来影响的教育教学活动便成了多余的,劳动教育在学校自然也就被边缘化了。学生高中毕业没有什么太多的劳动技能和生活能力。因此,劳动是最好的品行教育。

现在我们年轻一代,从小娇生惯养、不善劳作,自理和自立能力较差,同时缺乏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困难面前往往表现为意志不够坚定、信心和勇气不足。所以我们需要适量的劳动来改变我们精神层面上的意识来让自己变得积极向上。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人的本色。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我们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诠释。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学校课程中加入劳动课程的有点有许多:

劳动教育能促进思想品德教育:劳动不仅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主观世界。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和世界观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在劳动中形成的。只有劳动,才能认识劳动的深刻意义,才能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美德;也只有劳动,才能改劳动促进身体发展。

劳动促进身体发展:在新鲜空气中劳动,能提高人的生命力和大脑劳动能力。学生参加适度的劳动能使肌肉和筋骨受到锻炼,能促进新陈代谢、增进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能提高抗病能力,从而增加体质和体力。变懒惰的习惯和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

劳动促进才智发展:进行生产劳动,使学生在参加生产劳动实践中感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提高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可以启发创造性;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使它进一步得到发展;劳动技能的培养更是需要在实践中反复训练才能实现。

劳动还促进美育:只有劳动才接触美,才能认识大自然的娇美,集体劳动的壮美,劳动产品的造型美。只有劳动才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在我看来,我们学校的劳动课开展得还是很好的,相比较其他学校而言,许多学校并没有开展这一门课程。同时每周一次的课程安排也是比较合理的,既能劳动也不太累。我们的助教也是在劳动过程中,教会了我们不少劳作方面的知识,在他的切身教导下,我们也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所在。因此,劳动也是最好的情感教育,在潜移默化之中就能改变我们思想上的懒惰。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