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游记,大家一定不陌生,我相信1986年央视主持拍摄的《西游记》电视剧一定是很多人了解这部经典之作的开端,而我也是其中一位,小时的自己哪里会懂得什么是四大名著,什么是经典之作,只知那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巨石孕育出的明灵石猴实在是神通广大,他的七十二变也实在是变幻莫测,使人难以不好奇。也觉得贪吃好懒的猪八戒实在是搞笑有趣,而老实巴交的沙僧也十分讨喜,就连那啰嗦的唐僧也让人感受的到他的善良。似乎整部剧真的很圆满,唐僧虽然要历劫九九八十一难,但是那些妖怪总会被降服,结局终会美满,这样一看,这《西游记》就只是简单的求“道”故事。
但是当我真正看书时,又觉得电视剧的《西游记》有很多未解之谜,也使我恍然大悟,为什么看电视剧会认为《西游记》有违逻辑,前后有些矛盾,比如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怎么就斗不过妖怪?妖怪抓了唐僧怎么就不立马吃掉?为什么要取经?取经又有什么作用?这些都是让人疑惑的地方。如果是从我自己的角度看这部著作,我不觉得《西游记》是在传“道”,或是在宏“佛”,因为我看不到道家的清净无为,同样,也看不到佛家的善恶相报。我看到的只有斗法,反抗,奋斗,挣扎,感觉《西游记》讲的是“造化”的故事,讲的更清楚一点,就是“造化怎样弄人”的故事。
而我最不明白的就是唐僧为什么要取经,结局唐僧是去了如来佛哪里,这取的自然就是佛经。但是从文章开头却又让人觉得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做出的,最初,唐僧之所以要到西天求取大乘真经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弘扬佛法佛教,也不是为了普度天下众生,而是为了消除自己以前所行的恶,做的孽,犯的罪,,扫清心中的鬼。这些都可以从菩萨两次出场的环境来推测,前一次是天宫大变之际,这一次是如来犯愁之时,她总是在关键时候出场,真可谓: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而菩萨在前往长安的路上遇到沙僧八戒悟空,可以看出观世音菩萨惯用的三招:数落对方的罪孽,入我门下可脱罪,然后劝人行善。而菩萨就用这惯用的手段劝了唐僧去西取经。
看完《西游记》这本书,会觉得那些菩萨,如来佛,天上的神仙并不都是好的,很多时候犯事的妖怪却是他们的宠物或手下,可知那仙气缭绕的天庭并不是个真正的好地方,想想那孙悟空,本来在花果山当自己的齐天大圣好不快活,却因为玉皇大帝觉得“齐天大圣”这四个字冒犯了他,就把孙悟空抓上天庭,最后逼得孙悟空大闹天空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500年成这副模样: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而天蓬元帅,被玉帝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作了猪妖,在福陵山云栈洞占了山场,吃人度日。卷帘大将,被玉帝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胸胁百余下方回。这些受害者都是因为玉皇大帝的心胸狭窄而落得这样下场。
当然,这些也只是个人的看法,名著总是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