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经典选读》读书笔记
《百家经典》这本书是我们锦城学院邹爷爷和老师们为我们学生编写的人文素质教育读本。《百家经典》包括古今中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国家、多个时期、多个领域的一些重要经典。作为一个在文传学院学文学的学生,这学期我主要选读了“中国名篇”里面的大部分章节。
“中国名篇”部分是从《论语》开始,它的中心思想是讲做人的道理。除了原来高中书本上原来学过的部分,“百家经典”还给我们拓宽了其它的知识面,总共选了20卷。我更读到了道德与刑政不同,只依靠刑法和行政手段,百姓因为惧刑法所以不敢做坏事,但是却不会有知耻的心,只有实行德治,才能是百姓自觉不做坏事。正如孔子他提出的:正人先正己、先富后教、取信于民等重要原则。还有对于每个人,不是要求每个人都是完美的人,有点小毛病是正常的,譬如在卷十九“子张篇“中就提到了: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说人在小处有些出入还是可以的。只要能改正人们还是会敬重他。
读完“论语“的部分我就读“中庸”和“礼记”的部分,“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一篇,依旧是主要阐述儒学的观点,我读到了中庸推崇的儒家修身目标: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一直被认为是儒家知识分子个人修养的最高原则。对于今天追去自我实现的我们而言依旧能起到巨大的人格鼓舞作用。“礼记“部分中大多是关于战国前后各大儒学的许多言论,特别是有关于制度礼仪、社会方面的言论。
之后我就继续读了《老子》《庄子》《墨子》《荀子》这几个篇幅都是记录各家思想言论的,在这几篇中都有让我印象深刻回味无穷的文章,像是《荀子》的“劝学“中提到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有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才能做到”行无过“。还有《庄子》的“逍遥游”中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和逍遥游中的寓言故事令人神往。还有就是墨子的“自苦利人”的思想,他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以利人为义,亏人自利为不义。对于现代人来说很难做到这些要求,但是着实是我们现代社会进步的终极追求。
除了以上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孙子兵法》,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本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本兵书,作者是孙武。《孙子兵法》深刻的指出了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提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基本因素是政治、天时、地利、将帅、法制,而首要的是政治因素。原来我对这本书的认识很浅薄,后来仔细的阅读百家经典的节选篇目才知道《孙子兵法》中还包含了许多丰富的哲学思想;比如说:因敌而制胜。认为在战前就要对敌我双方影响战争的因素做全面的了解和比较,以预测战争的胜负,这一观点正体现了“朴素唯物论”的倾向。现在《孙子兵法》并不是只适用与战争中,现代用于了各种邻域,比如现代的公司也讲它运用到到企业经营中去了,比如说买东西也要讲究天时地利等等。
《百家经典选读》我这学期只读了中国文学部分,都已经体会到了很多自己之前不知道的知识,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适合我们现代大学生的读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