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的当代价值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优秀的文化传统相互凝聚整合,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基本精神。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是维系各民族同胞的精神纽带对促进社会进步起积极作用。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包括:“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在高度文明的今天,中国文化基本建设依旧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对于我们更好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基本精神;价值功能
(一)“以人为本”强调人的自我价值
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简单来说就是肯定人的自我价值,主张以人为中心。中国各种文化思潮,哲学思想始终围绕着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实践而展开。人为万物之灵,天地之间人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而神本主义始终不占主导地位。
就个体而言,“以人为本”中的道德人本主义的思想传统重视道德实践,这对当今中国人的精神开发,个体道德自我的建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依据。同时,“以人为本”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信仰,以道德代替宗教强制,不仅有利于人们正确处理人神关系,还能增强人的主体意识丰富中国人文精神内涵。
就整个中国社会发展而言,坚持民主做到“以民为本”必不可少。孟子曾言:“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唐太宗李世民常用“君依于国,国依于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勉励政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肯定人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题,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
(二)刚健自强,生生不息
刚健有为,是人们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原则,中国人积极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我们常言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做了概括的经典性的表述,这要求刚健而中正,不妄行,不走极端。而生生不息则要求我们顺应社会变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刚健有为,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涵要求我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屈不挠,成为一个有担当、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人。民族繁盛时,它指引着我们居安思危,锐意进取。民主危亡时,它激励着我们鞠躬尽瘁,救亡图存。
(三)贵和尚中,尊重文化多样性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贵和尚中”的思想造就了中华文化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的博大胸襟。其中“重和去同”的思想,充分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海纳百川的气概包纳不同的意见,这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和谐发展,符合多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国情。在文化价值观上,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以本民族文化为主体,同时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兼容并包,多样统一。这种有容乃大的宏大气魄对于保持人际关系和谐,维护社会秩序,凝聚各民族同胞,中华民族更好的面向世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今社会依旧有着民族凝聚、精神激励、整合创新、道德规范、和谐统一等重要功能。中国基本精神的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被创新完善,现在我们常说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就是它在这个时代的具体表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深深根植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它将每颗中国人的心紧紧牵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息的动力,正是这种源远流长、历久弥坚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才使中华民族能五千年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才使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继承弘扬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丰富内涵,当今社会势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