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美学散步》研究综述

作者:吕小玉
主要内容     

《美学散步》研究综述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宗白华批评美学的特点,我选择了阅读《美学散步》一文,《美学散步》是宗白华思想精华的集成之著。文史互通、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建立真正的艺术人格,体现中国艺术美的精神,告诉人们如何寻美是全书的主旨所在。

关键词:美学散步;宗白华;中西方艺术对比;美学批评

引言:《美学散步》[1]文如其名,讲究一种“散步哲学”闲庭信步,雅致悠然,如书中所言,路上折一朵鲜花,拾一块燕石,不必珍视,不必丢掉,皆是回念。宗白华先生对于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和运用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用优美的笔触将中国古典艺术与美学的精妙之处一一勾画。宗白华先生的形象仿佛近在身边,手执明灯,博学而慈祥,指引着我们向美学的世界探寻,带着我们远离尘世喧嚣感受诗意古典美学之美。

1初窥《美学散步》

1.1东之意韵

阅读这本书是偶然,或许也是题目吸引了我,文字笔触打动了我是必然。中国美学的发展,就其基本形式而言,是围绕着某些重要的概念、范畴、问题而展开的,这些概念、范畴、问题往往贯穿于中国美学的始终,显现了中国美学的生命。[2]总体来说这是本谈美学的著作,几乎是宗白华先生一生研究美学的精华所在。宗白华认为真正的生命本体是中国哲学中的“生动”,生动的本体是不可以由名言述说的。[3]因此,他由哲学转向艺术,转向美学,试图通过文艺创作和美学散步,显示“不可捉摸”的生命本体。书中从中国古典艺术的方方面面研究美学,内容包括诗歌、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宗教、园林等等,涉猎广泛,且都直指了其艺术的本质特点,不论谈诗与画、空灵与充实、虚与实、还是情感意境,张楠木将其概述为——充实、空灵、气韵生动的中国古典"双维美学"。[4]宗白华采用了散步体、诗歌体、书信体等方式来进行美学评论,使字句间饱含文学性,语言雅致,不让人感到枯燥。如宗先生谈文艺的空灵与充实这两大传统艺术的境界时,先分别引入周济与孟子之言这样的古人之言,引出空灵与充实的概念,在一系列的说明后,升华到文艺境界同人生一般广大深邃,对应了充实,但它又须超凡入圣,独立于万象表面,独自范畴一个世界,冰清玉洁,脱尽尘滓,对应了空灵。而后提出总结,“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下面的分支便是对于两者的分别叙述说明。

1.2西之自然

谈中国的同时,宗白华先生不忘西方美学的艺术,从希腊艺术理论出发,指出这是形式主义和内容主义的争执,人生艺术和唯美艺术的分歧的西方艺术的开端。西方艺术不只是在于形式和内容,还有自然景物的描摹,中庸与净化之道,自然模仿等向我们展现了西方背景下的艺术家的地位,思想。为了加深我们对不甚熟悉的西方艺术的理解,宗白华先生列举了几个西方代表的美学家的重要美学思想,告诉我们西方艺术家眼里什么是美、怎样审美,包括康德、鲍姆加登、荷姆等人。西方美学有着不同于中国古典艺术的美好,崇尚自然,形与影完美结合,外表传神内在蕴含强大的生命力与精神,如雕刻中有机生命凭借物质扶摇而上于精神的美,雕刻将自然描摹下,使人可以随时随地的享受,艺术目的无异于此。[1]

2再窥《美学散步》

2.1众家之说

很多人将《美学散步》作为研究美学批评的重要论著,关于《美学散步》的研究自成一条独有特色的长河。“宗白华美学批评的诗性特征,表现为批评文体的文学化、批评话语的美文化和批评思维的直觉性,三者紧密联系,共同铸就了宗白华美学批评的诗性特征。宗白华的美学批评昭示理论的面貌并不总是灰色的,它同样可以呈现出生命的多姿多彩。”[5]简言之,这是一种富含感情的理性批判,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诗性特征。

李泽厚先生在《美学散步•序》中就指出了这一点,他说,宗白华谈话和写文章的特征是“带着情感的直观把握,,宗白华先生以“诗人的敏锐,以近代人的感受,直观式的牢牢把握和强调了中国美学的精英和灵魂[6]这可以说是直接点出了宗白华美学最鲜明的特点。在《美学散步》中,诗意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例如在书的第二部分,在谈到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其中的空灵时,宗白华就提出“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1]的观点,之后引用了李方叔词《虞美人》过拍云:“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李商隐词:“画檐簪柳碧如城,一帘风雨里,过清明。”来说明。可谓是诗意盎然,语言精美,让所有的理论知识有了诗化的形象,让读者读罢后耳目一新,余味悠长。蔡芳对《美学散步》的艺术特征做出了系统的概括,分别为:“立足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依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梳理与表达;文史互通、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建立真正的艺术人格,体现中国艺术美的精神。”[7]

2.2宗白华的散步氏美学

何明星在从宗白华《世说新语》看散步式美学风格的形成[8]一文中提到“宗白华的美学研究风格是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散步式风格,邹士方、王德胜把这种“散步”风格的特点归结为三点:“从实际出发,从具体出发”;“入乎其内,神与物化”;“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在写作时采用的是散文的体裁、美文化的笔触和灵活自由的结构。张志超同样认为“散步的特点就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宗先生的意思应该是要将美学的乐感精神和灵性在自己的文章中如散步的状态自由悠然,但并不排斥系统和逻辑。”[9]

3以我之见窥《美学》,天才之作

我眼里的宗白华先生是天才,对于美的追求几乎到了极致,在当今审美缺失的年代,大多数人缺乏一种对美的渴求探寻的心情,极度理性的批评语言让许多美学批判作品缺少文学性的美感,变得乏味干瘪。而宗白华先生的文学可谓是独树一帜,为中国美学文化添上了不可抹灭的绚烂颜色。《美学散步》带我们品味的不只是艺术的方方面面,我仿佛看见一个澄净的心灵,以近乎虔诚的姿态醉心于自然万物中,徜徉在文字间,无拘无束,不染纤尘,登高楼望,穷极浩瀚宇宙,星辰万千,他巴不得能将每颗星星的闪光点都发掘出来,让世人都知道它的美好。

除此外,我同样能在文字中看出宗白华先生对生活的热爱,美不代表着必须是多高雅的文学,先生同样主张我们在生活中寻求美,将目光着眼于现实生活和自然万物,他说,“艺术家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风景交融渗透”。在《艺境》中,宗白华先生提出“自然无往而不美,何以故?以其处处表现这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故。”大自然本就是一名鬼斧神工的艺术家,它创造万物便赋予了它们独一无二的生命活力,将它们各自的精神物质化便成了它现在的样子,而当今艺术家应该做的便是探究万物内在的精神并注入自己的感情,成就新的艺术形象,这也是“散步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4总结心中有美,处处皆美

“如果你在自己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没的踪迹。”王若华也说“每个人内心都热爱美,渴求着美,但往往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缺少一颗感触美的心灵。

在这个日新月异、风驰电掣的时代,不少人总会在紧张忙碌之余,茫然自问:美从何处寻?”[10]宗白华先生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美学课,也可以说是审美课,大多数的人对于美的判断只停留在第一印象,只看表面便能评个寅丑子卯,还自鸣得意。从小长者便一直在身边耳提面命,“看待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内涵比外在重要。”可道理都懂,但如果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审美,却没有个准确答案。宗白华先生给了我很多答案,我大概还只能粗略了解一些,但若我心里存了发现美的心思,我相信,我便离美不远了。

参考文献

[1](专著)中国.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博士)刘建平.“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

[3](核心期刊)彭锋.宗白华美学与生命哲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101-111.

[4](核心期刊)张楠木.宗白华《美学散步》之“双维美学”[J].民族艺术,2012,(03):117-119.

[5](期刊论文)陈永辉.宗白华美学批评的诗性特征[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03):72-76.

[6](期刊论文)李泽厚.宗白华《美学散步》序[J].读书,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

[7](期刊论文)蔡芳.试论宗白华《美学散步》的艺术特征[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6):34-37.

[8](期刊论文)何明星.从宗白华论《世说新语》看散步式美学风格的形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87-90.

[9](硕士)张志超.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4.

[10](报纸)王若华.美从何处寻[N].河南日报,2017-04-07(013).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