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苦旅

作者:古洁
主要内容     

苦旅

我想,关于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或许这不仅仅是指肉体的苦,可能更多的是精神创新之苦,文化启迪之苦。诚然,灵魂在通往更加高贵的路上,总是少不了各种磨难,需要历尽万千坎坷,往复蹉跎。

从另一方面来说,文化苦旅这本书的名字,拥有双重内涵和象征意义。一方面指整个中国文化史的悲壮历程,民族文化精英们差不多都是背负着精神的枷锁去创造它的,它的衰落和被遗忘更是悲剧性的。而另一方面,余秋雨先生个人的心路历程在面对漫漫长途、历史风物时也不时步履维艰。

余秋雨所选择的精神立场,是一种理性的“扬弃”,在与自然山水和历史山水拥抱过后,又清醒地作别。在精致的字里行间中,浮现出那种摄人的美。在壮阔的景观中静默思考。整本书都透露出他的思想,易懂不艰涩,易与人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我内心中,也有着很多和他相同的如此念想。

精致俊秀的文字是这本书最不缺少的,细细的描写着走过的一山一水一树木,我仿佛身在其中,和余秋雨先生站在同一片土地,呼吸同一种空气,享受同一种景致。读一本好的书,我想不光是受到作者的感染,我更像是在和以为智者对话交谈。

在道士塔一章,我想我真的是快湿了眼眶。文字中不光透露着愤怒,更多的是无奈与哀求。王圆箓是个小人物,却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他瘦弱的肩膀,无法承担这历史的重担。不过是历史上一个小人物,却也给我们后来人留下了重重的一声叹息。让我们甚至不知从何责备,时代的无力,人物的无知。

余秋雨先生在文中写道:“斯坦因看到的,是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在这一刻,我仿佛通过文字感受到了余秋雨先生的脱力哀嚎,同时,我也在这不长的篇章中,湿了眼眶。先生的文字描述出的魅力,也就在此刻,和我自身内心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辗转到了黄州,蓦然想起了苏大文豪。苏轼被贬黄州,何罪之有?“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为什么苏轼会被贬谪,又有哪些人出于怎样的心理来践踏这众人敬仰的一代大家。对吧,源于人性那无比自然又丑恶的嫉妒,读者圣贤书的读书人却做着低劣的事,也是让人无比唏嘘。被“千夫所指”的苏东坡也有着文人普遍的懦弱,不知犯了什么罪,害怕畏惧慌张一涌而上。对于那些肆无忌惮的污蔑终究是无力反抗。

“他也来插上一手,无他,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官,若能参加一件扳倒名人的大事,足使自己增重。”读到这一句,我仿佛看见了当时一个小人物的嘴脸。就这样呈现在我的眼前。

“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这其中自然又是有多少的无可奈何。

最后被贬谪的苏东坡在黄州成熟,在黄州突围。千古绝唱的前奏已悄然奏响。我只能感觉到内心对这千古绝唱充满了敬仰。

当尘封久远的山水风物的人文内涵在余秋雨的启封下奔泻而出时,我们所领略的并产生心灵震撼的是与山水风物熔铸在一起的中国文明的历史和文人的命运。余秋雨散文的沉重感和沧桑感也在此刻表达了出来。

从每一个深刻的字里行间,从每一句描述勾画里,我都能感受到内心的震动。余秋雨先生用双脚,去感受自己不曾走过的地方。更多的是探寻,用精美的文字描述他所看到的一切。文笔的魅力让人不禁沉浸其中,美景似乎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跃然纸上。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将“自然山水”置于“人文山水”的层面上,从中探寻中国文人艰辛跋涉的脚印,挖掘沉淀千年的文化内涵。

在历史、文化中,我想从中感受到了平静。在这字里行间游历世间的大好河山。读万卷书,终是也要行万里路。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