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明朝的历史,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精彩,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沉浸在文官制度压抑下的一种体现。万历皇帝不如其他皇帝有那么显赫的功名,但万历十五年具有其重要意义,为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提供切入点,分析王朝内部治理的结构,反应制度的落后。从这方面来着手进行理性批判,批判这种为后世带来危机的政治制度。从细枝末节中预示明朝的灭亡。
二、内容概述
本书以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和李贽来作为分析的对象,通过他们的如何管理来分析当时王朝的制度情况以及社会的反应。万历皇帝从最初继位开始,由励精图治后逐渐变成了碌碌无为之徒。他的堕落不光是有自身思想及自制力的缺失,也还有着来自于外界的压力和控制。其中最突出示例便是即使身为皇帝也无法肆意妄为,深受封建王朝文官制度的约束和压制,这个庞大的关系网也有着我们意想不到的力量。本书对六个典型的历史人物的单独描述和分析,也往往都逃不开文官制度的影响和纠缠。这是一股在万历年间中让人无法忽视的力量,也是这一切症状最主要的根源。不同阶层的不同角色,都看到了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症结。在对他们的做的实事的描述中也预示着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和西方国家实力的提升和崛起。在万历十五年间,制度的落后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社会经济,可以说是为后面明朝的灭亡,清朝被西方列强侵略而毫无还手之力埋下了伏笔。
三、理论与方法
细读法、比较分析法。
四、扩展讨论
备受推崇的万历十五年受到了无数人的喜爱。有人觉得这本书晦涩难懂,也不乏认为其十分浅显易懂并且适合大众阅读的人。在我看来则是居二者之中,既不十分浅显易懂,也不晦涩难懂。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是从技术的角度上来看待历史,道德的观点应当远大,凡是能先用法律及技术解决的问题,不要先扯上一个道德问题。
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中来看,可以说是一个反面教材。万历十五年的“大失败”,不能苛责到任何一个人身上,上至天子下至臣民都是制度的牺牲品。甚至也深远的影响了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
五、评价
在这本书中,作者想表达的核心思想就在于对当时文官制度的理性批判。统治阶级被道德约束,并且要服从尊重文官阶级。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没有有效的法律制度,社会的运作都依靠道德的掌控。
皇帝虽然具有最高的权威,但是他也没有办法按照自己心中所想的随心所欲的处理事务,需要举行各种各样的礼仪,从这一方面来看,皇帝受到了来自上天的节制,即受传统道德所节制。
同时在本书中,也可以看到作者描述下的,皇帝也受到来自表面为“道德”实为文官阶层的制约。身为皇帝也无法与整个阶层抗争。只能采取消极的态度来表示自己的反抗。
书中提道:国家为解决问题设立文官,但国家最大的问题也就是文官。全书中写六个角色,不同的角色和身份都无一例外的受到了来自于文官阶层的冲击,或身败,或名裂,亦或是身败名裂。
重文轻武的社会现状可以说大幅度提高了文官的地位。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有先例,所以将皇帝的权利从幼时便开始限制,没有掌握绝对实权的皇帝是被控制住和限制住的。可以略微夸张的说,天下不是皇帝的天下,是整个文官阶层的天下。皇帝做出的决策,可以被用各种方式来阻碍。
针对这六个人物所写的,可以体现出他们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却没有办法改变这个问题,尽量从中周旋或者想办法脱离出去,却也没有办法独善其身。都受到了文官阶层所带来的影响。六人中,万历皇帝被限制后碌碌无为,张居正死后被多次抄家,申时行的举措不被其看好,海瑞罢官,戚继光在张居正死后被弹劾,李贽入狱。这些固然有着他们自己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下场后果,都与文官制度是脱不开关系的。
书中还提到了:文官的双重性格发展得越来越明显,这也是精神与物质的分离。一方面,这些熟读经史的人以仁义道德相标榜,以发挥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为国家服务,以自我牺牲自诩;一方面,体制上又存在那么多的罅隙,给这些人以那么强烈的引诱。阴与阳的距离越来越远,找出一个大家都同意的折中办法也越来越困难。
众所周知,官僚阶层的薪资俸禄都很低,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不少人向收取额外一部分财富的社会风气投降。通过这种方式来补助俸禄的不足。可以说就是这种描述的精神与物质分离的体现了,一方面熟读儒学,一方面又面对着现实生活所带来的窘迫。使得文官的双层性发展得愈发明显。
文官阶层本身就具有其矛盾性,因为不同类别的人也有着不统一性,使得其内部也存在着矛盾。但是也可以说,文官阶层也是朝廷中存在着的最大的问题。与后来发展到的明朝崩溃,清朝被侵略都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
整本书是通过描述六个人的历史行为,在进行着理性批判,批判这种为当朝带来各种问题,同时也为后世带来危机的政治制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让读者从细枝末节中感知到了明朝灭亡走向的原因。
六、结语
在完成了这次读书报告后,感觉还是有一定的收获。为了写这一本书的读书报告,特意去仔细阅读这本书,概括总结作者的大概思想与理念。再从中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根据一定的格式来进行的话,思路更清晰,能够更加有序的完成。虽然内容方面还不太完善,但是可以当一次经验,以后才能够更好的熟悉并且取得进步。
七、参考文献
《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2015年8月版
《明史》作者:张廷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