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顾炎武的天下

作者:叶永利
主要内容

顾炎武的“天下”

顾炎武,原名绛,字忠清。因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故改名为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作为明清之际的大学者,他不肯归顺于清廷,面对大势已去的明王朝,他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在今天,我想问,何为“天下”?四海之内,全中国?人世间,社会上?全世界,所有人?还是自然界,天地间?或许,顾炎武先生受时代的限制,他的“天下”更多是偏向第一者,但作为21世纪的我们来说,绝不应该,也不可能仅仅只局限于中国。正如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所言:“一个人的写作不仅是给不同国家的人看,更是写给不同的时代。”作为一个中国青年,我并没有想要对顾炎武先生进行批判,我只是想以自己的方式走进古代贤人。不可置否,顾炎武是伟大的,他大胆怀疑君权,提出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主张。他还提倡“利国富民”,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在一个蒙昧的封建时代,他承担着思想启蒙的重任,尽管其中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思想存在,但依旧不影响作为中国人对他高瞻远瞩的敬佩。

在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宋世风俗》中曾谈到:“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在他看来,他更想传达的是民风的重要性,而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看到环境、时代的瞬息万变。身处于信息技术井喷式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能力。不一定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一个佼佼者,但我们却也应该将自己融入进去,能有自己的思考,能为自己的观点辩驳,为自己发声。当然,当我们变得强大时,我们也应该为那些尚处于困境的人给予援助之手。每个人都有一个“天下”,需要我们去拼搏奋斗,但我们众人也共有一个“天下”,需要我们去守卫保护。现如今,中国所提出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无不体现着这个理念。

纵使我没有在封建时代生活过,但在历史课本上所领略到文人傲骨,也足以让人肃然起敬。“犯天下之不韪”在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中或许是不顾广大民众的反对,公然去干罪大恶极的事。但我更想把它理解成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去做一些看起来与众不同的事,哪怕会为此颠沛流离,孤独终老。或许,这是许多先贤终身所追求的,而身处新时代的我们有时却可能因为要追赶生活的节奏,变得麻木,少了古人的真情与纯粹。

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也不可能到达未来,但我们可以把握现在,以史为鉴,活出真实且精彩的人生。我们也可以拥有一个“天下”,拥有自己的格局,发现自己的魅力。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